独家报道:推动中医文化创新发展
2020年11月27日 08: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27日第2057期 作者:

  编者按: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在重视人的生物性与自然因素的同时,也重视从社会、心理因素方面研究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规律,并运用它们预防和治疗疾病。中医文化讲求“上工治未病”,充分体现了以预防为主的理念。2019年10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意见》,就体现出对创新发展中医药、弘扬发展中医药文化时代命题的期待。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中医药疗效显著,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期独家报道采访了多位中医药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探讨中医药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等话题,以期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

  关注中医药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药是从天、地、人三者的相互关系,从整体和局部相互关系,来把握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本质和表象,协调运用外部力量和自身力量来养护身心健康和防治疾病,包括应对重大流行性疫病,是明显有别于西方近现代医药的一个原创的、独立的、完整的医药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条件与技术发展中医药——访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何清湖

  中医药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学?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何清湖。

  找准并坚持发展中医药自身特色——访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光霁

  中医学起源于中国传统哲学,较之现代西医学,中医学在哲学观、文化观、生理观、病理观及养生观等方面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论阐述。中医学注重人体的整体、功能及动态,将“天人合一”理念运用于防病治病。由此产生的生理观、病理观及随之而存在的论治观、养生观等是中医药理论鲜明特色的载体。围绕中医整体观念如何创新发展、未来如何坚持中医特色等问题,记者采访了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光霁。

  开创中医文化对外传播新境界——访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金宏柱

  中医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药取天然、治疗手段丰富等特色在医疗实践中具有独特优势。围绕中医文化大众化以及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金宏柱。

  跨界思维拓展中医研究——访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教授杨奕望

  中医经典及历代医籍所载的数字记录,是医学史的原始数据资料,值得进一步发掘。有学者提出引入计量史学方法研究拓展中医史学。围绕如何将计量史学方法运用于中医史学研究、未来如何进一步促进中医学创新发展等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教授杨奕望。

  动态保护传统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王凤兰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是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持续的实践与传承,并提升其被继承的可能性。在传统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究竟该保护什么、如何保护,目前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王凤兰。

  挖掘中医文化的时代价值——访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国学研究所所长王明强

  中医文化自觉是西方文化冲击场域下中医文化内涵得到认同的结果,也是中医学界响应时代需求的一种必然选择。围绕中医文化自觉萌生的时代背景、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其呈现的新特点新趋势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国学研究所所长王明强。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