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中国软实力的核心
——访法国里尔天主教大学教授巴泰勒米·库尔蒙
2024年01月12日 09:3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月12日第2814期 作者:本报记者 陈密容

  近年来,中国制度和实践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显学”,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海外人士也越来越多,中国软实力日益受到世界瞩目。围绕软实力的概念及其在中国的重构以及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等问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法国里尔天主教大学教授、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巴泰勒米·库尔蒙(Barthélémy Courmont)。

  软实力具有战略意义

  “软实力”概念由美国国际政治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于1990年提出。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一书中,约瑟夫·奈指出,两极格局期间产生的国际体制加速转变并且推动了一种新权力形式的出现。他将这种新权力形式称为软实力,却没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随后的几十年,约瑟夫·奈不断对其软实力理论进行修改和完善。

  库尔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约瑟夫·奈对软实力最简单、最恰当的定义应该是“因为其具有的吸引力,而改变他人意愿的能力”,而硬实力是指“改变其他人的行为的能力”。约瑟夫·奈将软实力来源分为三大类,即文化、价值观、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软实力理论提出后,美国政府采纳了约瑟夫·奈的观点,逐步实施软实力战略。库尔蒙表示,对美国而言,价值观是其软实力最重要的一部分,其次是流行文化。

  实施软实力战略主要是为了塑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国家形象,因此,各国不断利用各种资源提升影响力。库尔蒙认为,对软实力的定义应当基于本国能做什么,而不是软实力本身是什么。虽然一些国家的软实力建设因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天然”的吸引力成效更显著,但也有一些国家虽然资源“有限”,但其软实力战略非常有效且具有竞争力,如韩国和卡塔尔。这些国家的成功似乎证明了,任何国家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软实力战略实现国家形象和影响力的提升。

  软实力的思想流派

  20世纪90年代,软实力概念开始在中国知识界引发关注。1989年,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吴春秋在《综合国力论及其对我国发展战略的启迪》一文中就提出了软国力的概念。1992年,何小东等人将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理论的开山之作翻译成中文《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由中国军事译文出版社出版。

  中国学术界围绕软实力这个概念形成了多个思想流派。库尔蒙分析到,在这些不同的思想流派中,“文化派”(Cultural School),也被称为“上海派”,迅速成为关于软实力这一概念的主导流派。“文化派”的支持者们认为,古代历史和传统文化都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元素。因此,为了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吸引力,“文化派”倡导在海内外推广中国文化。

  除了“文化派”之外,“文化第二派”(Cultural Secondary School)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该流派遵循“上海派”的愿景,但更强调文化因素的重要性,认为“软实力就是文化”。此外还有“文化批判派”(School Culturally Critical)以及“文化多元派”(Cultural Pluralism),这些流派更加倡导文化中心主义的软实力战略,强调民族主义话语。其他认为国内政治和外交战略是软实力核心的流派,被视为“政治派”(Political School)。库尔蒙表示,这些不同的学术流派对中国政府重新定义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有着一定的影响。

  文化在软实力中的地位因国而异

  随着学界对软实力研究的深入,中国政府开始逐步注重软实力建设,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概念第一次写进党的文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给予更高的定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设定2035年中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时,强调“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一章,强调“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软实力概念在中国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在软实力前添加“文化”二字,凸显了文化在软实力中的核心地位,而约瑟夫·奈只把文化看成软实力的要素之一。库尔蒙认为,这是因为中华文明有着巨大的文化潜力,各种文化传统、文字与书法、美术、文化遗产、历史等资源让中国在世界文明之林独树一帜。而其他国家则不同,文化不是它们软实力的主要特征。

  库尔蒙表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主要表现在从公共外交和文化层面积极推动国家形象的建构,这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影响力,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内外传播也增强了中国人的凝聚力与民族自豪感。所以中国的软实力战略可以说既是外交政策,也是一项国内政治策略。

  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库尔蒙认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所提出的中国软实力战略的多重目标:第一,纠正对中国的错误认知和误解,尤其是外国媒体报道的相关内容;第二,提升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第三,消解外国文化的过度影响;第四,驳斥中国威胁论;第五,维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在库尔蒙看来,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开设是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自2004年在韩国首尔挂牌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截至2023年7月,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52所孔子学院,累计为数千万各国学员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提供服务,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除了孔子学院的建设,在不同国家举办“中国年”,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等重要国际活动也是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库尔蒙进一步指出,约瑟夫·奈认为经济应该是硬实力的一部分,而中国则将软实力与经济联系起来。例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但提升了中国在共建国家中的形象,也为共建国家带来了经济效益。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该倡议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

  库尔蒙表示,中国的软实力战略总体上是成功的,而且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家影响力与公共外交水平,软实力建设仍将是中国的重要战略。随着中国政府不断优化其软实力战略,“后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将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