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基础设施的跨学科研究
2024年06月03日 14:3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6月3日第2904期 作者:姚晓丹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在谈论基础设施时主要关注了哪些问题?其工作是否足以应对当前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世界银行官方网站近日发文表示,通过综合分析1983—2022年开展的300多项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研究强调了基础设施投资对发展的积极贡献,且倾向于使用有大型数据集支持的家庭或企业层面的调查数据。

  此外,通过分析2023年发表于112种期刊和系列研究报告中的565篇与基础设施有关的论文,研究人员发现,当前学术界对基础设施的研究,更加关注可再生能源、绿色技术、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后的恢复能力,技术创新和不同部门间的互补性以及向更可持续的基础设施系统过渡等问题。

  通过考察基础设施的相互关联性,有关研究反映了数字、能源和交通运输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通过增加对信息通信技术和绿色技术的投资,发展数字化的普惠金融,中国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化石燃料消耗。新西兰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量与电动汽车使用量同步增加,也体现出能源和交通部门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各个部门内部基础设施的互补性也明显存在,例如,电池储能的增强使得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相关设施的需求增加。

  如今可以通过更加多样的终端来采集数据,导致出现了更多的大数据源,许多基础设施研究人员转向使用更加精细的数据,也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在微观层面的影响。例如,有论文提出,移动互联网在坦桑尼亚的出现,使得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人数和从事非农自营职业的人数有所增加。而对移动通信数据的分析,不仅揭示了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和斯里兰卡城市科伦坡的居民收入空间分布情况,而且显示出信息交换在缓解中国城市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大数据方面,利用基于呼叫详细记录的出发地—目的地矩阵得出的指标值,可以跟踪城市地区人口流动模式的演变,为设计更好的交通政策提供有用的证据。

  分析还显示,基础设施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和非洲的国家。其中,中国由于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表现突出,受到的关注最多,其次是印度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国家。

  总体而言,对基础设施和发展成果的研究是多角度、动态、不断发展的,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现实和新出现的挑战为目标。在当前的基础设施研究中,整合经济学、工程学和环境科学相关知识以及研究方法开展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常态。研究人员经常使用来自卫星图像、传感器和物联网设施的数据作为数据来源,这使其可以获得大量数据并观察到地方乃至企业、家庭层面的情况。通过关注最新研究趋势和成果,政策制定者和相关从业者可以更加明确和有目的地应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挑战,为更加公平、可持续和繁荣的未来铺平道路。

  (姚晓丹/编译)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