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英国利兹大学官网近日报道称,由该校牵头编写的第二份《全球气候变化指标》年度报告已经发布。报告显示,过去十年(2014年至2023年)间,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已经将全球气温升高1.19℃,高于2013年至2022年的1.14℃,增长速度正在加快。此外,2023年,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温升高1.3℃,厄尔尼诺现象也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相当于每年排放530亿吨二氧化碳,加上空气质量不断改善,降低了大气中颗粒物带来的人为降温强度,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气候的快速变暖。温室气体的高排放水平也在影响地球的能量平衡,海洋浮标和卫星已经追踪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流正在涌入地球的海洋、冰盖、土壤和大气层。化石燃料排放约占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70%,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但水泥生产、农业和森林砍伐等其他因素,以及硫排放水平减少也在加剧气候变暖。
该研究对全球航运业减少硫排放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提到,硫通过直接将太阳光反射回太空,并帮助形成反射率更高的云层,从而对气候产生冷却作用,但硫的排放量持续减少,已经削弱了这种作用。
2020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计算出剩余碳预算(指将升温控制在一定目标内的全球碳排放限额)约为5000亿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数据显示,在50%的概率下,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内,剩余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为5000亿吨,要控制在2℃以内,剩余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为13500亿吨;在67%的概率下,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和2℃内,剩余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分别为4000亿吨和11500亿吨。随后碳排放和全球变暖仍将继续,到2023年,要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1.5℃,剩余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只有2500亿吨。
有关气候状况的权威科学信息通常来源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但是由于其下一次重要评估要等到2027年左右才进行,这会造成信息断裂,在当下气候指标迅速变化的情况下,这样的缺口将会产生重要影响。与《全球气候变化指标》年度报告同时发布的还有一个开放数据的科学平台,能够提供关键气候指标的最新信息。
利兹大学普里斯特利气候未来中心主任皮尔斯·福斯特(Piers Forster)表示,他们的分析旨在追踪人类活动带来的长期影响,尽管全球性气候行动已经减缓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程度仍在继续,而且速度惊人。
福斯特表示,迅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净零排放,能够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与此同时,需要建设更具复原力和韧性的社会,野火、干旱、洪水和热浪在2023年给世界造成巨大破坏,绝不能成为新常态。
(练志闲/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