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科研标准化对创新的影响
2024年08月12日 09: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8月12日第2953期 作者:陈禹同/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日本筑波大学医学医疗系副教授布莱恩·马西斯(Bryan Mathis)和教授大庭良介(Ryosuke L. Ohniwa)在《信息计量学杂志》(Journal Of Informetrics)8月刊上发表新的研究成果《各国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新兴主题的趋势》。该研究发现,不同国家之间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在主题演变上呈现标准化趋向,带来了正面及负面影响。

  当前,全球化进程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有所体现,具体表现为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合著论文的增多、信息技术发展助推信息与资源的国际共享、开放科学持续推进等。为了实现最大程度的产出,科研标准化业已成为科研全球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作为科研高产出国家,美国、英国等西方英语国家的研究方法及流程通常被视为国际规范。

  一方面,已有研究显示,科研活动的标准化增加了由国际团队合作产出高被引论文的数量,在科学创新创造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另一方面,人们对国家间社会经济差距引发的问题表示担忧,经济富裕的国家往往生产了更多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受知识与技术共享的标准化、由研究精英提出倡议推动的研究同质化等方面的影响,贫困国家科研活动与成果内容的多样性可能会大大降低。

  马西斯和大庭良介注意到,旨在检验国家之间的异同及其对科学研究多样性与创新潜在影响的具体讨论一直比较有限。为此,他们聚焦年发文量相当高的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以“新兴关键词”和“极其成功的新兴关键词”两项计量指标作为主要依据,借助PubMed数据库分析了53个国家发表于1970—2020年的大量论文。其中,“新兴关键词”是在PubMed数据库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在给定年份中按该年前后连续四年(该年前一年至后两年)计算的增长率达到前5%的术语及其上级术语;而“极其成功的新兴关键词”须满足的条件是,在被认定为“新兴关键词”10年后,该词出现的次数是最初年份的10倍及以上且总次数大于100次。

  研究结果显示,富裕国家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产出了更多论文、更多新兴主题和高影响力主题,但产出效率与国家的经济地位无关,不富裕的国家也可以有效产出高影响力主题。同质化的推进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了新兴主题的生成效率,但却降低了高影响力主题的生成效率。由此来看,全球化进程促进了未必能转化为科学创新的发现的产生,却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有社会影响力的成果的产生。

  马西斯和大庭良介提到,现代科学在协作关系的基础上运作,科学家们寻求志同道合的其他个体,强化了追求共同目标的同质群体概念。在科研团体的同质性之外,当前的学术出版范式使质量合格但非同寻常或非传统的成果可能被出版方拒之门外,而期刊编辑和审稿人的监督功能相对欠缺。科研资助机构本身也可能在呼吁创新的同时“鼓励”同质化,一些科研人员依靠夸张的语言来推销他们的研究提案,以期在申请资助时从同类提案中“脱颖而出”,而非真正开展新颖、创新性的研究。

  在马西斯和大庭良介看来,特定领域内的同质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科学方法的自然产物。通过标准实践的同质化对结果和观察进行独立复制是为研究建立理论与标准的方式,如果一个领域的每篇论文都是独特且创新的,该领域就难以建立标准化、公认的证据门槛作为评估提交论文稿件质量的基准。普遍的同质化意味着在目标上更注重“发表”而非“发现”,并通过科研合作、期刊出版、科研资助三个层面上的守卫行为加固现状。大量的资金投入未必能推动更多的科学创新,“蛮力资助”模式可能无法兑现期待。

  展望未来,建立与同质化共存的新型科技创新系统是有可能实现的,在这个系统中,“极其成功的新兴关键词”的产生有赖于为众多科研人员提供小额资助。小型团队、较少预算、减少过多的行政报告和检查关卡、不期望获得积极数据,这些因素被发现有助于提升“极其成功的新兴关键词”的生成效率,让科研人员在不背负过大压力的情况下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并增强研究的可信度。此外,还需要将实现科学创新所需要的隐性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进行可视化和量化。在授予资助的决策方面,可借助人工智能进行更客观的评估,减少有能力但提案不符合标准资助类型的科研人员被淘汰的情况。

  (陈禹同/编译)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