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多次提及新发展理念,强调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些措施旨在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引领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总的来看,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部署。
新的增长引擎正在形成
从历史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届三中全会在确定中国重大改革的方向上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尤其关注此次三中全会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积极变化。随着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世界将目光投向中国,重点关注中国共产党将如何确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优先事项,制定经济长期发展蓝图,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在改革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坚决消除绝对贫困。因此,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赢得了中国各群体、各民族、各地区的广泛支持。
《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强调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新的增长引擎正在形成,创新与创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点。
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和竞争力。为提高科技水平,中国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行业的自主研发能力,集中力量解决原创性、开拓性科技研究中的疑难问题,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各地区也都在因地制宜,走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中国通过制定实施五年规划,鼓励创业、创造和创新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统计数据显示,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教育支出都是一个家庭支出的重中之重。因此,中国政府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此外,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也在助力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为支持各领域的创新,中国共产党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各类政策措施都是在对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的,体现了中国通过改革应对就业、国内消费等议题的能力。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
《决定》将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高度优先的目标以及当前中国实施改革的关键。新发展理念及其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得到了强调。全会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此外,中国还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预算制度,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决定》强调,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在于,列出了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具体政策,其中包括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仍然是解决各种问题、增进中国人民幸福的基础和关键,是实现开放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可以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从为发展而奋斗转向为更好的发展而奋斗的过程。在新发展理念框架下,中国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高质量发展稳定世界经济
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量人口摆脱了极端贫困,这一独特的发展模式提供的发展经验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学习的重要来源,这是一条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经验值得学习。中国不相信激进的解决方案,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在不同层面进行测试,以确保政策和程序的正确性与有效性。这使中国能够避免因突然变化带来的风险,确保了改革进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例如,中国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最初只在4个经济特区实施,后来扩展到14个沿海城市,最后推广到所有地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本着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工业化进程、促进内部贸易、加强金融合作,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中国通过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方共同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在经贸、能源、基础设施、农业、先进技术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实现了共同进步和发展,给“全球南方”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在中国的帮助下,有些国家逐步实现了发展和开放。
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稳定。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在世界经济疲软的背景下,中国内需稳定,对外贸易规模稳定增长,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是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中国目前约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预计未来10年将达到8亿左右,因此,中国民众具有创造性、创新性的良好基础,有助于不断提高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
(作者系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政治学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