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
2023年12月12日 10: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12日第2792期 作者:吴楠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吴楠)12月3日,在江苏省社科界第十七届学术大会教育学与社会学专场上,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引起与会学者关注。

  与会学者表示,新时代高等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以创新驱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时代要求我们不断反思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分类体系、规划布局、设置办法、管理体系、办学主体、融资渠道等与创新型国家战略需要和人民对高水平大学建设期盼之间的匹配度。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方主任崔延强认为,应深刻认识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全球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在知识生产、机制创新、市场竞争与成果转化中体现多元灵活办学主体的突出优势以及历史选择必然性。他提出,新型研究型大学对研究型大学的迭代,无论从科学自身发展的内部演化,还是外部保障体制要求来看,都充分体现了科技、教育与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理路和根本特征。作为当前我国科教系统融合的新生事物,其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生态支持系统,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效能,促进高等教育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合理流动,并构建新型研究型大学中央和地方的支撑体系,保障新型研究型大学健康有序发展。

  南通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院长丁锦宏提出,拔尖和创新不同。创新是根本,拔尖的基础在创新之中,拔尖是创新的一种表现。我们需要培养拔尖人才,但是拔尖人才的根基是创新人才,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才是重中之重,是整个教育系统都要思考的问题。

  与会学者深入探讨了“治理与保障: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个体与社会:服务教育现代化建设”“数字化时代的公共服务创新”“民生保障与治理现代化”等议题。会议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南通大学承办。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