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发展内在逻辑与数字时代大背景的双重驱动,促使计算社会科学成为交叉学科下新的学科增长点,不断推动着社会科学新范式、新理论和新知识的创新。在此背景下,高校也在积极探索计算社会科学方向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聚焦计算社会科学交叉学科,以社会科学、数据科学、计算科学等跨学科融合为依托,以“数据治理”为抓手,围绕数据要素治理、面向数据治理、经由数据治理三个维度,逐渐探索出一条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之路。
以数据治理为抓手探索计算社会科学交叉学科
据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政治学系长聘教授孟天广介绍,研究中心之所以以“数据治理”为抓手,根本在于围绕数据这一新的“治理要素”,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而治理的前提在于理解数据的特征属性以及如何激发数据的治理价值,这也正是研究中心名称的由来。
自2015年酝酿启动以来,研究中心整合社会科学、计算科学与数据科学等方向的学术资源,聚焦国家治理数字化转型下的计算政治学研究方向,先后主持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驱动下的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研究”、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社会治理监测、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两项重大项目,以及10余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纵向课题。
围绕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组建了数字政府治理、智能社会治理、数据要素治理等多个跨学科团队,出版《过程导向的国家治理》《智能治理导论》等著作。同时,研究中心积极探索计算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新兴方法提出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算法库、软件包和知识库,建设计算社会科学数据平台和算法平台,不断夯实交叉学科的发展基础。
在探索新命题的同时,研究中心也在不断整合学科经典命题,推进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范式创新。聚焦国家治理数字化转型,在理论上,构建信息政治学理论体系,为国家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根源、过程、机制和效应提供基础理论解释;在方法上,利用大数据、大模型等手段,探索理论驱动与数据驱动融合的因果推论方法路径;在应用上,聚焦数字政府治理开展实证研究,提出技术赋能与技术赋权双重机制构建数字治理生态的解释,为各地数字政府建设提供理论启示。
2021年,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以研究中心为主要依托,组建计算政治学研究团队,加入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负责建设“计算政治学与数字政府主题实验室”。该实验室聚焦数字时代计算社会科学新兴交叉学科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融合校内社科类院系与理工科院系的科研优势,围绕国家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与方法范式开展创新研究,不断推进新文科建设。
立足中国实际让理论贴近中国实践
学术研究的生命力在于解决现实问题。随着理论研究走向深入,围绕数据治理、数字政府、数据立法等前沿领域和经济社会重大议题,研究中心深度参与数字政府建设、数据要素治理和超大城市治理等治理实践,在用理论反哺中国实践的同时,使理论得到实证检验与二次生长。
2018年,研究中心组织跨学科团队作为首个高校研究团队服务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五年来,基于对北京市“接诉即办”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参与式观察,研究中心层层细化,提出了多份工作方案建议报告、年度评估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场景化研究报告等;为推动基层治理切实落地,围绕《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贯彻落实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多项对策建议,被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等相关部门采纳。
研究中心坚持“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治理原则,充分融合“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更好发挥“市民诉求数据”的治理价值。在调研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等地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研究中心创新性地提出“场景化治理”概念,“因地制宜”“循数决策”,同时依托学科交叉研究优势开发城市治理大模型,有效推进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接诉即办”改革,助力“接诉即办”数智化转型。
扎实的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支撑。基于对北京市以“接诉即办”改革为代表的超大城市数智治理实践的长期观察和系统研究,研究中心形成多项学术成果,出版《市民诉求驱动的数字政府建设:理论与实践》著作,深度剖析和全面诠释“接诉即办”改革的北京样本和示范效应;发布我国首个城市善治指数指标体系——《中国城市善治指数指标体系》,创新性地提出“善治导向”的中国城市治理指数,系统呈现“接诉即办”改革成效及示范效应,总结提炼中国城市治理规律及创新模式,全面阐述了城市之治的中国方案。
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小劲表示,今年1月,“计算政治学”与“国家治理”成为政治学学科的二级学科,体现了数字时代政治学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也为研究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研究中心将围绕数据治理、数字政府和数字城市等内容不断拓展研究方向,在不断助力计算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同时为我国治理实践提供更多智力支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