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水平国家安全建设
2024年04月08日 09: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4月8日第2867期 作者:本报记者 李永杰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3月29日,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当前国家安全建设面临的挑战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守住底线 维护国家安全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日益丰富,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更加完善。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表示,高校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阵地,必须守住安全底线,为强国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应有贡献。要在百年变局中研判分析风险挑战,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凝聚力。

  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唐永胜认为,当前国际安全体系的制度安排已难以为继,逐渐进入国际体系变迁和改革的重要阶段。“基于国际关系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为避免大国政治悲剧,必须动态创新国家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不断认识、适应变化的世界,始终站在世界历史正确的一边。”他说。

  建构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当前学界面临的重要任务。在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海波看来,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其视为一门学科,需要形成具有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体系;二是将其看作一门交叉学科,需要强化对复杂问题的回应,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三是将其当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目前,我国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时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建议,要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同时,要重视社会稳定与社会心态风险,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不同的评估体系分析研判我国当前社会安全心态状况,并强调对重大国家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分级,构建国家安全事件风险治理的整体性分析框架。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彭勃认为,应树立新时代国家治理风格,实现从工具能力到体系能力的转变,不断提升国家安全总体能力,实现体系与能力建设双翼齐飞。

  智能时代的国家安全治理呈现出时效快捷化、决策循数化、结构扁平化等基本趋势。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认为,未来国家安全治理应在主权场域、安全场域、发展场域作出回应,抓好对内、对外的两个智能治理界面,处理好智能技术与生命、成本和隐私之间的关系。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特殊定位与场域聚焦,面临着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叠加的挑战。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文宏表示,随着大湾区的发展,区域发展面临的安全形势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趋势,包括隐匿突发性和扩散性提升、不确定性和破坏性增强、形成机理的复杂程度增加等。这需要粤港澳同向而行、共同发力,增强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能力,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国家安全建设”共荣互促,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