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深化中亚研究 服务“一带一路”
2024年04月15日 10: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4月15日第2872期 作者:本报记者 班晓悦 朱羿

  中亚国家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横贯东西,连接南北。中国与中亚历史上共同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又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了面向未来的深度合作。切实深化中亚研究,有助于共建“一带一路”繁荣发展,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2016年4月成立的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充分发挥处于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地缘优势,有效整合校内外有关丝绸之路和中亚问题的研究力量,近年来在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人文交流方面作出了贡献。

  以“一刊”“两书”“一论坛”搭建平台

  成立之初,研究院就结合学校的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语言学等传统优势学科,走特色研究之路。目前,研究院下设中亚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中亚经贸与旅游研究中心、中亚语言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中亚民族与历史研究中心、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主要集中于中亚语言与跨文化研究、中亚法律翻译与研究、中国与中亚跨境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及中亚历史与丝绸之路文明史研究四大方向,旨在搭建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多学科人文交流学术合作平台。

  研究院围绕中亚政治与法律、中亚旅游、东干族语言文化、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等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多部,获批科研课题30多项。

  学术刊物《中亚研究通讯》、会议论文集《一带一路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及成果辑《中亚研究集刊》(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是研究院主办的主要学术成果平台。《中亚研究通讯》以“提供高质量研究咨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宗旨,定期发布研究院及学术界有关中亚研究的新动态和新成果,为促进中亚问题研究、推动与中亚务实合作、服务国家整体外交战略、促进甘肃发展与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并助力研究院更好地服务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截至目前,《中亚研究通讯》已编辑14期,发行范围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校与研究机构,有力促进了中亚研究方面最新学术成果的传播与交流。

  在“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框架下,研究院发起的“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国际论坛”已发展成为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哈萨克斯坦塔拉斯师范大学联合搭建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截至目前,论坛已召开6届,分别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中国敦煌、哈萨克斯坦塔拉斯、中国兰州、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办,对中国与中亚国家文化及教育合作的机遇和途径开展深入研讨,提出惠及参与各方人文交流的构想与合作框架。

  此外,研究院组织翻译出版的中亚五国法律图书,为我国企业前往中亚国家从事投资、合作、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为推动深层而广泛的人文交流合作作出了应有贡献。

  以河西走廊研究助力中国—中亚文明交流

  “河西走廊地处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区位优势突出,地理位置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管控西北边疆的前哨阵地,是中国向外开放的陆路孔道,是中华文化和其他优秀文化交融互鉴的孵化基地,在国家稳定、边疆安全、民族交融、中西交流等方面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谈及河西走廊的重要性,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亚研究院院长田澍如是说。

  近年来,研究院立足河西走廊研究,深入讲好中国—中亚文明交流的历史故事。由田澍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1年度重大招标项目。该项目旨在考察河西走廊与中亚地缘关系形成和存续的条件,力求通过河西走廊研究推进中国同中亚各国的人文联系与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智慧。

  此外,研究院还获批了“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资料整理及研究”(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代河西走廊驿站体系与西北边疆治理研究”(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边疆安全视域下乾隆时期清朝与中亚睦邻关系研究”(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等课题。

  研究院《中亚研究通讯》执行主编马玉凤表示,“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等课题,从国家安全、民族交融、文明互鉴、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生态环境资源的研究与保护等角度入手,系统梳理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交往的历史事实,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院学者充分结合实际,积极为政府工作建言献策。例如,马玉凤在对河西走廊驿站进行研究时,发现河西走廊驿站遗址保护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她建议,甘肃省文物局应牵头成立专业稳定的研究团队和文物保护团队,各级文物管理机构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驿站遗址的科技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实现河西走廊驿站遗址的持久保护和驿站文化的构建和传承。

  谈及研究院的未来发展,田澍表示,研究院将继续深化对中亚东干族历史、语言、文学,东干语料库建设,中亚华裔留学生教育,中国与中亚跨境旅游合作及中国与中亚经贸、教育、医疗卫生合作等传统议题的研究,同时进一步拓展以文化丝路、健康丝路、青年丝路、教育丝路及数字丝路研究为主题的新议题,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在人文交流合作领域向深向广发展。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