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代法政治学融合发展
2024年05月06日 09: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5月6日第2884期 作者:本报记者 陈雅静

  4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与《政治学前沿》编辑部联合举办的“首届新时代法政治学论坛”在北京召开。法政治学研究的确立与发展,不仅可以拓宽法学和政治学传统研究领域,还有助于促进法学和政治学基础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的持续繁荣,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进一步创新发展。

  明确法政治学学科定位

  法政治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法学与政治学的两大学科资源,是以法律与政治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以具有政治和法律双重属性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黄瑞宇表示,法学与政治学具有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深入研究法学和政治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法律规范、促进政治制度的健康发展。

  “法政治学在政治学科中具有基础地位。”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程竹汝认为,政治学和法学在学科属性与内容上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无法完全剥离开来。新时代以来,我们提出了新的现代化范畴,即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相对应地,法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是“规范政治”。当代法政治学研究存在若干宏观或中观议题,如深化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体制机制研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性、程序化研究,公权机关组织法与行为法及其组织行为研究等。

  法政治学作为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化,是法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作为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创新,也是政治学的分支学科。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高全喜认为,法政治学的提出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在学术分疏越来越细化的背景下,政治学、法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及方法,法政治学要建立自己的研究体系;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文明进入新时期,单一的专业学科已经难以应对现实问题,从跨学科角度出发也许能够给出一个更好的解释。

  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

  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法学和政治学交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客观上推动了对中国法政治学的深入探讨。

  纵观中国传统法治思维的演变路径,中国传统的“法”与西方不同。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师伟表示,首先,从政治视域看,在法与道的关系上,“法”的诸多属性在道的层面上已经被规定了;其次,在理论上,中国传统的“法”与人伦教化不可分离,体现为一种人伦定位与归属。学科是知识生产的孵化器,学科源于实践的需要。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王立峰认为,法政治学的学科定位和知识生成不能脱离实践,换言之,法政治学的知识生产离不开特定历史时空下的法律场域和政治场域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这是法政治学的实践根基。中国法政治学的知识生产集中反映了法律与政治的耦合与运作,其未来发展更应关注中国场域生成的本土性知识,构建中国法政治学研究自主知识体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教授万健琳从“学科性学术”与“问题性学术”的角度出发,提出中国法政治学的发展可以实行三步走战略,一是跳出“学科性学术”,打破学科建制藩篱,学会借力、主动出击;二是发展“问题性学术”,以问题为导向、成果产出团队化,建立法政治学研究的问题域和学术共同体;三是回归“学科性学术”,强化学科建制和学科建设。

  “法政治学已经成为呼之欲出的学术领域,这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卓泽渊说到,中国法政治学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民主政治的政治前提、市场经济的强大动力、依法治国的现实需求和学者自觉提供的学术力量。理性的学术态度、现代的民主观念、坚定的法治精神、开放的世界视野和学者的持续努力是推动法政治学发展的重要理据,同时也是法政治学人应当坚守的立场和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