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到城市
2020年06月05日 07: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5日第1941期 作者:苏热

  作为一名高产作家,安宁历年创作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她在地理迁徙过程中思想上的变化、写作题材上的转变和蕴含其中的地域文化视角。时间与空间的变换,都极大丰富了安宁的散文创作。

  在其近作散文集《迁徙记》中,从章节的划分到题材的选取,似乎是作者对自己前半生生活做的一个总结。该书在内容上紧贴作者的人生轨迹,从而反映出强烈的他者意识。对于山东老家,在她的追忆反思中,显现出一种心理上的距离。而对于现在的居住地内蒙古,她又因外来者的身份,显现出一种生理乃至文化上的距离。结合个人体悟,作者对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又进行了一种陌生化的描写。

  与此同时,作者始终坚持关注小人物的写作立场。不管是写泰山脚下那个没有详细地理位置的农民生活,还是写呼伦贝尔草原的牧民生活,她所表现的都是平凡的冷暖人间。

  该书记录了作者前半生的迁徙旅程,展现了个人的精神迁徙史。同时,又是作者对当下迁徙变动成为常态的“流动者”的观察笔记,也是从乡村到城市的一代人的精神成长史。

  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年幼时作为一个女孩子的孤独,这种孤独促使她小小年纪就有了强烈的想要逃离乡村的想法。因此,她每日苦读,期待有朝一日能够逃脱。事实上,她也在通过高考后,顺利达成了自己这一日思夜想的愿望,找到了心里燃着的火焰的安放之地。

  该书记载了作者的求学之旅,记载了人生中的“北京时光”。青春的幻想,对于大城市的惊奇,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这个乡村女孩的敏感神经。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于城市居民影响巨大,同样也给外来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现代化语境下的城市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流,各种变化日新月异,作者即从外来亲历者的角度看到了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德国作家赫尔德说:“了解各个时代、民族的文学有效途径,那就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进入具体对象的时代、地方和历史,以领会它的全部细节。”在书中,作者无不是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来进行创作的。正因为山东和内蒙古在环境及文化上的差异,她的体验就显得较为特殊。

  以高考为例。在作者老家,家长对孩子念书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在作者另一部散文集《乡野闲人》中,就曾写道,作者被人告诫:不好好学习,就只能跟爹出去卖煎饼。同样,在《状元》一文中写道,由于来福学习好,村里家家户户让自家小孩向来福学习。

  而草原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迁徙记》中展现了许多草原上的生活场景。其中,《草原之夏》写出了当地人的豁达,他们虽然对知识也非常敬重,但不会只凭成绩好坏就对自己孩子轻视或重视。

  该书记录了很多生活在草原牧区的人,这些人无论长幼都与生活在其他地方的人截然不同。牧民生活简朴,物资较城市来说相对匮乏,朴实的人们世代在草原生活,可谓安贫乐道。在《草原之夏》中,作者以小见大,记录了一场升学宴,以及人们在心态上的细微变化。

  对于城市,作者是外来者,对于草原,她也是外来者,但这个外来者却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地方的变化,思考了一个又一个变化的同与不同。而这,正是安宁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