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9年11月06日 09: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6日总第1809期 作者:罗淑梅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广大群众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其中,乡村旅游正日益成为新一轮旅游业发展的主力军。2017年中央1号文件就明确要求“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放眼世界,法国作为乡村旅游的发源地,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其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已日趋成熟,可为我国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对乡村旅游的定位不够精准。法国的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居住环境以及乡村的民俗、文化、风光、农业生产等为基础开展的旅游活动。而我国的乡村旅游,通常被称为“休闲农业”“农业旅游”,最初源于城市郊区的乡村采摘和农家乐等形式。由于概念的交叉和定位的模糊,有些地方并没有深入研究乡村旅游的内涵,未能深刻领会乡村旅游的定位和发展。而真正的乡村旅游应该是一个集自然观光、休闲度假、民风民俗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体。以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为例,该地依托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而建立的皇城相府旅游景区,不仅描绘出一幅“自然山水画”,还推出了一张“人文山水图”,成为我国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实现乡村振兴的成熟范本。

  二是对乡村旅游的管理不够到位。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投入力度不够,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有的旅游景点道路泥泞难行,有的缺少足够的停车场、洗手间等,有的难以提供充足的住宿条件,无法满足旅游者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是对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管理不到位。以法国为例,相关管理部门不仅成立了农业观光服务处,还制定了非常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如规定“暂住性农庄”的主人必须亲自向来客介绍农庄的历史、农庄日常运作等内容。餐饮方面则要求提供具有地方特色且简单多样的家庭菜式。可见,只有通过法律法规明确规范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在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设备、乡村环境等方面的标准,才能真正促进乡村旅游向优向好发展。

  三是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不够突出。与一般商品不同,每一个乡村旅游产品及其由产品构建起来的系统都应保持其原真性和独特性。法国对其农场销售的农产品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如主要农产品必须是自己生产的,且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原则上不能向外采购;副材料可以来自其他产区,但其生产加工必须在农场内进行,从而保证了每个农场产品的独特性,避免了农场之间的农产品同质化竞争。目前,我国一些地方还没有充分结合本地特色或发挥自身优势,推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大多是对现有商品的重新包装和重复销售,导致各地区产品同质化严重。有些地方大力发展果蔬采摘园,但由于采摘周期过短,使得旅游产品单一,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

  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考虑到上述现实问题,今后应重点以“精准力”“聚合力”“新生力”为重要抓手,并使之同向发力,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大发展。

  第一,立足本地旅游资源,发好“精准力”。乡村旅游首先应立足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旅游资源,以田园风光、乡土风情、人文民俗为抓手,旅游经营主体以“政府+企业”或者“企业+农户”的模式为主。一是要对本地旅游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二是要按照“先规划,后开发”的理念,将乡村旅游纳入本地旅游业发展全局进行谋划和精准定位,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样化发展的乡村旅游体系。例如,对于植被茂密、景色秀丽、环境优良的地区,可探索打造森林公园模式;对具有特定民俗风情、园林建设、文物古迹的地方,可开发打造民俗文化村模式;对适合观光、垂钓、食宿的综合性农业区,可采取休闲农场模式。三是要实行旅游资源整合。由于目前乡村旅游小而分散的特点,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资源整合,从全域旅游的角度打造统一品牌,形成旅游合力。

  第二,强化乡村旅游管理,发好“聚合力”。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下,各级政府部门及旅游相关部门应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管理,发好“聚合力”。一是既要各司其职,又要通力合作。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好、落实好优惠政策、管理政策、服务政策等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切实发挥自身职责,共同谋划本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蓝图。二是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完善乡村旅游道路。考虑到我国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和自然条件,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因地制宜规划好、建设好、维护好乡村旅游道路及相关基础设施,实现乡村旅游点、线、面的大融合。三是要改善村容和村貌,提升游客满意度。这要求系统总结各地乡村旅游在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下大力气补齐短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农村环境治理“三大革命”,加快完善旅游乡村的公共设施建设、旅游服务建设,更好展现美丽乡村风貌。

  第三,做优乡村旅游产品,发好“新生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的乡村旅游正向着特色化、创意化发展。这要求我们做好做优乡村旅游产品,发好“新生力”。一是充分挖掘乡村旅游在生态保护、生产劳作、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推出具有当地代表性的乡村旅游产品。二是利用多样化的营销手段进行推广宣传。例如,借助节庆活动、报刊杂志、展览展销等方式加大旅游产品宣传;利用“互联网+”“文化+”等跨界融合,打造乡村旅游特色项目和精品路线,提高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和独特性;积极“走出去”,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旅游点及产品的宣传、推介、促销,充分利用好各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三是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构建好产业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系,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