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供应链韧性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2023年12月19日 10: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19日第2797期 作者:张鹏杨

  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事关产业安全,对巩固我国产业基础、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可见,提升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是一项重大的任务,有必要从战略高度推动供应链强国建设。

  从做强供应链到供应链强国建设 

  首先,做强供应链是产业安全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事实上,国际竞争早已不是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安全是现代产业的生命线。强大的供应链是支撑和塑造一国产业的基础,供应链不完整则会造成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当前,我国面临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就反映了供应链与产业安全的关系。同时,供应链效率也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当前,多数企业的技术或基础工艺都依靠供应商完成,拥有丰富的供应商资源日益成为企业成功和稳定发展的关键。

  其次,做强供应链是应对产业外迁和推动国内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做强供应链的集中体现之一就是推进中国本土供应链向外延伸。近年来,诸多因素共同加速了企业外迁和产业转移,加剧了国内产业安全风险。做强供应链,推动我国供应链“溢出”,实现对外迁产业的供应链可控,是应对国际产业外迁的重要路径。而边际产业外迁同时为优势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一方面避免了因资源有限而造成的过度竞争,另一方面也适应了中国要素结构转型的客观现实,有效推动了产业升级。事实上,在当下供应链重要性日渐凸显的现实环境中,紧抓供应链并实现向规模化、集群化、现代化供应链转型,本身就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再次,做强供应链需要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来打造供应链强国。国际方面,构建安全稳定、畅通高效、互利共赢的全球供应链符合全球人民利益。然而,“金德尔伯格陷阱”下传统的全球领导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意愿弱化,甚至将供应链“政治化”“武器化”以打压竞争对手,成为当前全球供应链危机的根源。做强供应链甚至重构全球供应链体系,需要我国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全球责任和担当弥补供应链体系的缺陷,维护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国内方面,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做强供应链的根本保障。“卡脖子”困境是威胁我国供应链安全的首要难题,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归根结底要依靠自己,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聚焦少数关键环节、领域和产品,这是突破技术封锁的唯一路径。

  最后,建设供应链强国是大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做大做强制造业并形成制造大国,是后发国家实现赶超的必经之路。制造大国在既有的国际供应链支撑下,虽能收获一定的产业规模,却也带来了收益甚微、宏观经济波动等潜在问题。实现由制造大国向供应链大国转型,对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意义重大,也是一个国家产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实际上,构建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一直都被美国等发达国家视为重要的经济策略。以跨国公司扩张为载体,外包边际产业并输出本国供应链体系,是美国打造供应链强国的重要手段。而供应链强国转型一度为美国塑造世界经济秩序和强化全球领导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已具有强大供应链优势 

  第一,中国拥有最完整门类的供应链体系。从现有统计来看,中国是世界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现代工业体系中的39个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均能在中国找到。熟练工人也是中国供应链完整性的必要保障,中国仅熟练工人就规模上亿,工程师近千万,二者总数超过了美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从工业体系的国际对比看,主要发达国家在相关供应链上均存在短板,如美国缺乏高速铁路等相关产业供应链;德国在电脑、智能手机等产业上供应链相对薄弱;日本在军事工业产业上存在局限。

  第二,中国拥有最大规模的供应链体系。规模经济是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基础,中国的规模经济无可替代。从制造业规模看,自2009年起,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首位,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近30%。从具体产品上看,中国有超过220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全球90%的个人计算机、80%的空调、75%的太阳能电池板均来自中国。从专注于供应链上的某一个产品、拥有较高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看,截至2021年底,有超过60%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主导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首位,体现了中国超强的供应链实力。

  第三,中国拥有最强大的基础设施保障。基础设施保障了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流通能力。一方面,快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为供应链强国建设创造了竞争优势。以港口为例,从吞吐量上看,全球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前10的港口中,中国分别占据8个和7个;从运行效率上看,我国集装箱港船舶平均的在港时间、在泊时间分别是1.98天、1.04天,大幅低于国外主要集装箱码头平均水平的3.3天和2.4天。另一方面,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如火如荼,加速了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极大提升了供应链的采购、管理、运行效率。

  推动供应链强国建设的着力点 

  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供应链体系通常具有较强竞争力。提升供应链效率,就必须在市场竞争中不断降低供应链运行成本,形成无可替代的供应链优势。因此,要积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供应链各环节的物流和通关成本;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区域性制造业集群,建立通畅高效的产业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形成规模经济和集聚发展;探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运营合作模式,调动各方积极参与到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当中;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中国供应链规模和现代化水平。

  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关键是突破供应链环节的“卡脖子”问题,归根结底是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跨越。这就要求将供应链强国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依托新型举国体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在重大科技创新中的组织作用,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现龙头企业做强、中小企业做精,同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带动作用;完善创新合作模式和创新生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创新,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构建开放包容的供应链,一是要推进物流联通,以共建基础设施为抓手,以信息互换为原则,促进铁路、机场等物流基础设施互联,推动供应链数据动态互通,搭建全球供应链协同平台。二是要构建数字网通,共建全球数字生态,充分实现世界各国人、机、物、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三是要强化全球共治,改变当前存在的不合理、不平等的治理机制,推动国际供应链的顶层设计,实现全球共商共建。作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中国始终秉承开放包容的态度,以举办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等重要活动为契机,欢迎广大企业和各界人士共享中国市场红利,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