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质
2023年07月20日 08: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7月20日第2695期 作者:张勇 徐文彬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立足新时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发展道路,需要深化对党的这一重大决策的认识,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质。

  第一,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首先,需要加强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向性领导,明确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需要加强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全局性领导,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自上而下形成党对教育强国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管理的格局。最后,需要加强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策略性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内容和引领,不断创新党领导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式方法,在教育强国建设全过程彰显党的思想、理念和方略。

  第二,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人民性。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让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持续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公正,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教育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不断加强教育的综合治理,持续解决好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针对教育中的现实困境和难题,敢于啃“硬骨头”,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持续创新教育理念、育人方式和办学模式,推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均衡、协调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三,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先进性。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和鲜明政治底色。党领导的教育强国建设无疑也需要处处彰显先进性。首先,需要超前布局教育强国建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提前出台相关政策制度,为教育强国建设出谋划策、指引方向。其次,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改革与创新,不断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向纵深发展,破除阻滞教育强国建设的障碍和阻力。再次,需要高质量建设教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因此,应以超前性、改革性、创新性引领教育强国建设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之路。最后,需要保持教育强国建设的开放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积极的对外开放是保障教育强国建设的先进性,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的必由之路。

  第四,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教育性。教育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教育强国建设要凸显和坚持教育性,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断改革与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围绕这一核心议题,教育强国建设无疑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只有我国教师队伍真正强起来,才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才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的保障。为此,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能力过硬、潜心育人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五,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系统性。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首先,需要明确教育强国与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为此,要找准和明确教育强国建设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系统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充分彰显教育强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其次,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一体化改革与发展,统筹推进教育思想、理念、制度、课程、方法等一体化改革与发展。最后,需要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家校社共同发力,只有明确家校社各自职责,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形成家校社教育合力,才能渐进地完成教育强国建设任务。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