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01月25日 10: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月25日第2823期 作者:吴坚 杨体荣

  在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国际中文教育扮演着关键角色,是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教育对外开放的渠道和载体。历经多年发展,实施关于中国语言文化的教育是国际中文教育最核心、最基础的特征之一。不论是来华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还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教育交流合作,都离不开国际中文教育在传播语言、培养人才和交流文化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国际中文教育不止于“语言”加“文化”。从20世纪中后期的对外汉语教学,到21世纪初的汉语国际教育,再到当下的国际中文教育,我国持续探索对外进行中国语言文化教育的道路,并呈现出丰富的发展性和开放性。例如,国际中文教育的“职业化”和“数字化”转型,是其主动回应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需求的证据。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正向增长的今天,探索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如何服务于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是一个回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问题。

  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一种重视战略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和实践。多位学者已对这一问题作出有益探索,为推进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知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关键基础。例如,陆俭明提出,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教书育人”的理念,重视和加强汉语书面语教学,尽快着手组织研究编写词语用法手册,坚持信息化、数字化、工程化发展道路。这一观点涵盖了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具体实施、教学材料和发展道路等不同层面的内容,兼具战略性与可操作性。王辉指出,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以质量、结构、创新等关键要素的配置和优化为实践进路。质量、结构与创新是国际中文教育的三个关键点和着力点,为我们分析具体区域和国别的国际中文教育实践提供了依托。在相关研究基础上,我们可以从深化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角度审视如何实现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总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能够为国际中文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引领、政策支持与合作平台。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具有适应性、时代性的战略设计,能够为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建设指明战略方向,探索战略路径,提供战略保障。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的格局中,有关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政策不断迭代,能够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此外,在构建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的进程中,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合作平台会不断涌现新类型、扩大辐射面,从而将教育对外开放的平台作用外溢至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在我国深化教育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可以从如下方面来处理好总体与局部的关系,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融合式与创新性高质量发展。

  其一,在核心的“学”层面,推动语言与教育的融合。在国际中文教育近年的改革中,尤其是学科建设的有关实践和讨论中,语言与教育的互动关系是建设国际中文教育知识体系中的重要议题。根据笔者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当前国内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界存在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即语言与教育明确的边界。换言之,当前国际中文教育知识体系中语言学与教育学的边界固着,主要源于语言学和教育学两个学科的研究力量暂未达到理想的融合状态。这导致国际中文教育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实践探索方面,语言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的融合互鉴与实践运用不足。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把握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加强学科发展战略设计、学校层面的力量整合,以及师生个体层面的互学互鉴。

  其二,在外显的“用”层面,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国际中文教育的职业化转型是当前改革的核心趋势,是继承以往发展基础和把握未来潮流的重要改革议程。但就当前现状看,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度亟待提升。一方面,政府、学校和民间组织等要协同推进以孔子学院(课堂)为代表的国际中文教育实践的职业化转型,充分把握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机遇、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国际中文教育合作方对中文人才和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双重需求。另一方面,要把握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机遇,在新发展阶段布局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式发展。国际中文教育进入新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为确立其新内涵、新特征和新方向提供了关键的政策基础。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对外开放新阶段,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结合,是国际中文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可靠之选。

  其三,在国际中文教育系统的外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融合。当前,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教育改革日新月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较为主要的趋势,如数字化、关联化和系统化。在推进我国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把握世界教育改革的数字化趋势,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差异化需求。在此基础上,用好我国在国际中文教育与数字教育方面的优势,促使国际中文教育改革更好利用世界教育改革的新动能。此外,强调国家间教育体系关联影响,重视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改革趋势,也是我国国际中文教育可以和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相融合的连接点。

  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并践行新理念,探索新方式。一是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创新性探索。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进程中,国际中文教育是较为典型的一类。因为它具有前期的学科基础,但是需要根据国家战略新需求、全球变革新趋势做出调整。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需要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加强研究和投入,探索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中文教育知识体系。例如,可以结合国际中文教育在全球多个国家的实践,研究其本土化发展模式与新阶段的转型困境。二是国际中文教育的政策体系建设。国际中文教育作为国家战略驱动的教育对外开放活动,具有突出的国家战略性。在我国推动有组织科研的改革进程中,需要围绕国际中文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环节,加强政策制定、升级和跟踪调查。政策体系的建设需要加强闭环管理,形成长期可持续的反馈机制,从而更好地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国别化发展。从国际中文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看,我国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对外开放的具体实践还缺少充足的国别知识和人才,尤其是对于如何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合作缺乏充足的经验。未来深化国际中文教育改革需要加强与区域国别研究、国际关系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领域学者的互动交流,加强国际中文教育国别化知识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中文教师教育学院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