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中国特色新型档案智库的时代价值
2022年06月28日 09: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6月28日第2436期 作者:周林兴 崔云萍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档案智库是助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手,也是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有力举措。档案智库不仅为全国档案事业的创新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等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服务,而且有利于促进新时代档案工作转型、拓展档案学研究前沿领域,从而促进档案事业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断满足党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是档案智库建设的目标方向和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档案智库,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为重要关切,找准社会实践探索难点,努力成为政府决策、社会发展、治理实践的“档案智慧库”。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档案智库,应着重凸显档案智库的政策建言功能、理论创新功能、文化服务功能与人才培育功能。同时,有效实现以档案智库之“智”准确把握政治站位,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正确价值观念,助推国家软实力发展与硬实力建设的协同并进,不断增强其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过程中的专业思维、历史思维与辩证思维。

  助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档案智库作为新时代档案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思想库与策源地,能够为档案事业战略规划决策、基础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专业化高端人才培养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助力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档案智库建设,应以时代特色与现实需求为切入点,切实遵循“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充分发挥档案专业专家学者、青年学子的跨学科智力优势。重点关注数字时代档案事业发展趋向与学科基础理论建设,时刻聚焦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形成专业性、系统性、创新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提供目标导向、科学指南和智力保障,激发档案学科领域的智慧潜力与创新动能,促进长期的、可持续性的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不断推动档案数据治理能力的提升,有效发挥新时代档案治理效能,将团队智力与档案力量转化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赋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分析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的发展动态,切实观照人文情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价值旨归。中国特色新型档案智库建设以人为主体,以促进社会公共文化建设为重要目标,以多元智力为驱动力,重视不同学科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互动发展,聚焦提升全局性、针对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探讨,不断拓展档案文化服务的实践应用场景,精准定位公众利用档案文化的需求,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深度的专业认知、内涵视角与思维启发。以中国特色新型档案智库建设赋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重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人的思想品格,陶冶人的文化情操,凝聚社会共识,蓄积奋进力量,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在思想文化理念层面的获得感、满足感与幸福感。

  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立足长远,不断拓展国际视野是中国特色新型档案智库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在锻造专业性、独特性与创新性的核心优势基础上,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可以发挥中国档案特色优势,汇聚团队智力资源,推动本土档案学理论建设与国际档案事业发展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档案事业与国际档案事业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实现国际间档案学知识的信息共享、协同互助与优势互补。一方面,我们应着力推动我国档案学研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突破现有学术范畴和研究范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应努力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地域风格与行业优势的档案理论研究创新,并使其转化为档案实践成果,提升中国档案学在国际档案话语体系中的话语权,用档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