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
2022年08月11日 08:5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8月11日总第2468期 作者:陈晓峰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从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着眼于打通国内大循环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巨大制度红利和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毋庸置疑,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目标,是一项具有多主体、多层次、多因素等权变特征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重大区域战略的引领示范作用,有序推进、重点突破,归纳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做法,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制度支撑。

  从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来看,建设统一大市场不是把全国变成一个均质市场,而是要求各地区市场主体的竞相开放、相互赋能。因此,率先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资源要素互补性强、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群、都市圈)内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是比较便利和可行的。从区域发展的基本实践来看,长三角地相依、业相近、文相通、人相亲,是我国市场化水平较高、城市梯队分布合理、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的区域之一。而且,区域一体化市场建设始终是贯穿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鲜明主线。从国家战略目标导向来看,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既是党中央对长三角区域近40年一体化发展努力和探索的充分肯定,也表明需要在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超大规模市场潜能,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路径遵循。自2018年以来,长三角率先建设并形成区域一体化市场的条件日趋成熟,其有动力、有责任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做好充分准备,发挥其先行先试功能,树立区域一体化市场建设的鲜活样板与实践典范。

  强化区域市场制度规则统一。一是以一体化思路和举措深化区域消费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及人才市场建设,在市场准入门槛、市场交易规则、要素跨区域流动等方面加强合作、打破藩篱、促进公平竞争,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逐步消弭市场区域分割和市场碎片化带来的诸多弊端。二是注重制度规则(软件)和设施平台(硬件)相结合的市场底层基础建设,逐步加强要素资源市场和商品服务市场相统一的市场内部客体建设,并力争在全国树立高水平无形市场建设标杆。三是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溢出效应,结合江浙沪等地率先开展的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加快构建“三共三互”的区域市场规则体系及合作机制。现阶段,可考虑在三省一市率先推进实施市场流通领域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加强标准与产业政策、市场准入、监督管理的有效衔接。

  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和一体化水平。一是以《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基本遵循,在统一市场准入准营规则标准、监管执法、市场安全等方面创新联合监管模式与联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区域市场综合监管体系,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建立协同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提升数据统筹协调力度和共享效率,进一步提高市场运行分析监测水平。二是出台区域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管理办法和信用评价标准,并依托长三角市场主体基础数据平台、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信息发布平台等,加快实现区域内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三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地区间需要实施统一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不同防控等级下跨地区乃至全国统一的防控标准,并建立相应的市场运行监管体制和机制,严惩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推动产业链协调与集群跨界共建。一是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基础,明确产业链环节及上下游核心关联企业(重点技术)的分布信息,并在积极推进“链长制”改革的基础上,推动跨区域的“链长合作”和“链主合作”,共同制定前沿技术产业化的市场支持政策,共同建设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应用场景,切实增强区域产业链的整体效能。二是以G60科创走廊、环太湖科创圈、沪宁合产业创新带等跨区域平台建设为契机,打造一批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规模大且辨识度高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形成资源共享、政策共通的若干跨区域产业集群示范,有效放大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市场一体化效应。三是重视企业跨区域经营产生的内生效应,鼓励区域内企业并购重组,将地区间的低水平产业竞争转变为相互之间的合作,促进长三角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与系统重构。

  依托重大平台或载体共享共治。一是充分发挥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引领撬动作用,将示范区在推动跨区域要素流动、一体化分工合作等方面的先行先试经验向长三角全域复制推广,推进府际合作与协同治理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二是积极推进长三角“飞地经济”发展,有效利用“轻资产”运营模式,鼓励输出品牌园区开发管理标准,建设一批跨行政区的“飞地园区”、离岸创新中心、人才中心,探索建立新的经济核算、税收分配分成制度。三是充分利用好进博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高端平台以及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江苏自贸区相继设立的契机,构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机制,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对标,为国内关键技术突破提供必要的国际先进要素与良好创新环境,进而为长三角区域内各城市贸易、产业赋能,构建内外市场高效联通的战略节点。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跨界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研究”(21BJY15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