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领域中党建研究的概念建构
2022年09月20日 09: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9月20日第2495期 作者:束赟

  近年来,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党建研究蓬勃发展,这种趋势一方面筑基于长期以来所积累的政治实践,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日益成熟。一般而言,狭义的党建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广义的党建还包含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等,其中涵盖了政党、国家、政府、社会、个人等诸多行为主体。因而可供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不同学科探索党建实践中所生发的各类议题。

  当前的党建研究,已基本突破了传统的党史研究方式,而致力塑造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与诸多先引入国外学术概念,而后再关注本土实践的社会科学议题不同,我国党建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并未倚重于国外政党研究的既有概念,而是以对当下我国的政治实践进行诠释为研究的最大驱动力。即研究者认为,党建相关政治实践中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待发现和阐释的社会科学规律,并且这些规律并不只是特定国家、特定历史时期的地方性知识,更是具有普遍的学理意义。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概念是对现实世界现象的对应和投射,是人对世界认识和理解的基础,好的概念本身就蕴含了理论的内涵。有效的概念建构,在学术上可以使研究者就同一个对象范畴进行观察、研究和对话。目前,在我国党建研究中,学术概念的建构还相对薄弱。比如,描述性概念较多,诠释性概念较少;中层理论概念较多,元理论概念较少。因而无法充分展示社会科学研究在描述、解释以及引领实践方面的学术效果。此外,从更为长远的视角来看,中国的政党建设经验中所蕴含的社会科学普遍原理,如组织方式、动员模式、多方联动的治理形式、对技术的运用等,都可以并且应当成为同世界各国研究者进行理论对话的有效范畴,但这种积极对话形成的前提是大量有效关键概念的供给。

  党建研究关键概念的供给,一方面来源于政治实践,研究者需要追踪最新的党的建设的方针、政策、原则、措施,以及具体的文件、规定、案例等,从中不断发现和创造出新的学术概念。另一方面来源于对经典概念的进一步阐释,对已有的、为多数研究者所接受和运用的概念做出适应新时代的、多层次的、更为丰富的解读。具体而言,党建研究的关键概念具有层次性和组群性。

  关于层次性。概念层次性建构的核心在于“元概念”。“元概念”是指具有极高抽象性的关键概念,例如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组织建设、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等。在“元概念”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出“维度层次概念”,即对“元概念”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展开而产生的第二层次的概念。围绕着一个“元概念”的“维度层次概念”,会呈现出一种家族结构式的相似性。概念族群越是庞大,对“元概念”的支撑就会越牢固。例如,执政党、执政理念、执政能力等都是“执政”的第二层次概念。此外,还有第三层次概念,即“指标层次概念”。“指标层次”是对“维度层次”进行实践性解剖,以便于进行描述性研究和评估性研究,其连接了理论与实践,抽象程度较低。

  关于组群性。概念呈现出的组群性特征是指一系列关键概念同属于某种社会科学的语境之下,拥有共同的基本前提或假设。目前,我国党建研究中最主要的概念组群包括: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概念组群、现代化语境下的概念组群和“国家—社会”语境下的概念组群等。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党建研究的传统语境,具有最为深刻的理论根基和庞大的理论概念组群。在这一语境下,从阶级、革命、社会主义等基本概念出发,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实践要求,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新概念。现代化语境强调的是随着时代变迁,党通过激发自身功能,实现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一语境中的概念组群,如执政现代化、历史任务、自我革命等,是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当下和未来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还有“国家—社会”语境,这种语境将政党视作连接国家与社会之间的重要力量,也包含着党与人民、党与国家、党与政府能力塑造等诸多重要的社会科学议题。

  可以预见,党建研究将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之间的互动也将更为积极。而这种良好的研究趋势首先需要逐渐弥补过去的“概念赤字”,进一步拓展党建概念的维度、深度和丰富度,最终形成对党的治理思路、建设方法、治国方略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