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与健康研究
2023年02月14日 10: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14日第2589期 作者:常辉

  语言不仅是人类用来交流的工具,还是体现人类身心健康状况的外显标志物,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表现可以反映其健康状况。例如,老年人的语言能力会出现退化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生理老化或认知能力退化造成的;一个人出现了失语现象,很可能是患了脑卒中。其实,自古以来,我国中医就通过观察气息、音调、语速等言语状态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根据202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4.1亿,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2.6亿,占总人口的18.7%。2021年国家卫健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卒中患者总数超过2800万,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有失语症。此外,据研究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6.04%,总人数为1507万,多数患者后期会出现语言障碍。语言是信息交流的载体,语言能力退化或语言障碍会不同程度地威胁个体语言健康和沟通功能,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加强语言与健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加强语言与健康研究既是语言学、医学等学科切实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增进我国民生福祉的责任担当。

  语言与健康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本身的健康问题,尤其是语言障碍,如失语症。二是与人类身心健康相关的语言问题,如孤独症儿童的语言、抑郁症患者的语言、精神障碍人群的语言、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语言等。目前,国外关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和深入;而在国内,研究者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还不足,关注还不够。比如,国内学界对孤独症儿童、抑郁症患者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语言研究相对多一些,对精神障碍人群的语言和语言障碍研究相对少一些。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外语学习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外语常被看作了解他国文化、获取国外信息、与目的语使用者进行交流的工具。多项国际研究显示,外语学习可延迟阿尔茨海默病发病5年左右;双语有助于改善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且与单语者相比,双语者卒中失语的严重程度更低,恢复也更快。很多研究者认为,双语这种明显的积极效果是通过使用两种语言以及两种语言频繁转换获得的。因为在产出一种语言时,大脑在执行控制系统的同时还要抑制另一种语言的潜在竞争,这个“抑制—控制”过程无疑加大了执行功能的活动量,提升了大脑控制系统的执行能力,从而锻炼和增强了大脑的认知功能,有利于预防或延迟认知障碍的发生。

  未来,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深化语言与健康科学研究、开展相关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应大力推动语言学界与医学界联合开展汉语障碍以及与身心健康相关的汉语研究,具体包括汉语障碍患者的言语特征、语言能力评估、语言能力康复或基于汉语言语的身心健康早期辅助筛查。同时,应进一步开展方言与健康、双语与健康研究。由于双语双言在我国是常态,仅说普通话的人群数量非常有限,因而双语与健康研究亟待广泛开展。一方面,双语对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目前国际上的相关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这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可以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文医交叉。通过设立新专业,培养语言与健康方面的研究人员和紧缺的语言治疗师。只有研究者既懂语言学又懂医学,语言与健康研究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后,在社会服务方面,我们既可以通过培养更高水平的语言治疗师,实现更加高效的语言障碍康复;也可以借助更加科学的早期筛查工具,准确判断人类身心健康问题。语言与健康研究成果应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学理依据和基础支撑,研究人员和学生也可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

  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语言与健康这一前沿科学研究,使其更好服务人类健康,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