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23年03月30日 08: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30日第2621期 作者:戚聿东

  数字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这对于促进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赋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从结构上看,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由于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效应,必然引发产业结构升级。从社会需求来看,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需求结构由初级需求向高级需求不断跃升,产业结构表现为从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为主、再向第三产业为主的演变。从产业发展的要素贡献看,由于技术进步,各个产业部门的技术含量逐渐提高,主导产业不断由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技术产业向现代技术产业乃至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产业结构表现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升级。1979年,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0.7%、47%和22.3%,到2022年,这三大产业的比重分别为7.3%、39.9%和52.8%。这一产业结构变化是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而发生的,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总体上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扩散,聚合产生了数字经济的新形态。数字技术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可以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可以赋能各行各业不断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从消费需求效应看,数字经济开启了数字生活,改变了生活方式,可谓“一部手机走天下”。以平台为主的各类数字企业,同时链接买卖双方以及其他众多利益相关者形成线上市场,突破了时空限制,极大便利了消费,提高了交易效率和生产效率。随着数字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生产要素持续流入数字产业部门中,改变了不同产业间、产业内的结构比例,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从技术进步效应看,数字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下,数字产业成为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并通过技术扩散、产业关联效应,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促使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

  聚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快数字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数字市场和数字产品应用场景广泛的优势,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以平台经济为主的数字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数字基础设施的先行,除了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外,需要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连接设施、新型感知设施、新型算力设施、前沿信息基础设施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全面贯通和不断升级,将会有力支撑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的爆发式成长,促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指数级发展。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0%,届时以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引领的数字经济将迈向扩展期,全面引领产业结构升级。

  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发轫于消费互联网,但产业互联网正在成为数字经济的“新蓝海”。为此,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大力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构建数字化服务业新体系。随着数字技术与产业系统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的融合,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不断提升,产业组织和布局不断优化,产业创新链和价值链不断攀升。需要指出的是,产业互联网特别是工业互联网的作用不仅在于降本增效提质,更深层次的作用在于,通过用户参与的“产消合一”机制,实现从大规模生产通过批量化定制最终走向个性化定制,推动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加强原始创新,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需要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应用创新比较迅猛,原始创新相对滞后,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操作系统等底层数字技术创新上仍面临着被“卡脖子”和“断供”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创建新型国家创新体系,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进行有组织科研,聚焦基础研究,加强原始创新,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形成原始创新策源地。同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拓展国际技术市场,基于企业战略联盟建立更大更强“生态圈”,通过开源、开放和兼容性的技术标准,争取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权和规则主导权,这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制高点。

  发展交叉学科,弥补“数字人才”供给缺口。在“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作为“颠覆性创新”的数字技术创新,同时表现为典型的“集成式创新”,为此需要大力发展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面对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巨大潜力,我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数字人才”供给缺口较大。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因此,应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决策部署,面向国家重大经济需求,加快完善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人才支撑,统筹布局一批数字领域学科专业点,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保障。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