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新时代外语人才的家国情怀
2023年05月23日 09: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23日第2655期 作者:杨涛 梁真惠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外国语大学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要“努力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在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上作出新的贡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刻把握家国情怀的丰富内涵,对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家国情怀的不竭源泉。知来路,方知去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家国情怀丰富的历史内涵。家国情怀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是广大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凝聚起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强大合力。外语专业学生长期置身于目标语文化语境,一些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重视程度不够,因而存在对语言对象国的历史文化国情了然于胸,而对本国传统文化知识不甚了解的现象。外语专业天然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外语教学材料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载体,更是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的载体。培养新时代外语人才,应当在教学中融入更多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话语内容,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厚植家国情怀,使学生在文化认同中赓续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核。明明德,首先要明大德。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历程表明,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业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培养大批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在新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书写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外语教育应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和大局意识,重新审视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中国梦之鸿鹄志,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强烈家国情怀、宏阔国际视野、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赋予家国情怀新的内涵。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交流互鉴、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当前,全球各地互联互通,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在外语教育体系中,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目标国家文化为辅的传统教学思路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亟须培养一大批能够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的高素质外语人才。新时代的家国情怀超越了国界,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是外语人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必备的核心素养。

  道虽迩,不行不至。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外语人才,应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矢志奋斗中书写崭新的时代华章。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译介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