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命运共同体在拉美产生重要影响
2023年07月04日 11: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7月4日第2683期 作者:王俊美

  中国同拉美国家虽远隔重洋,但同为发展中国家,处于相近的发展阶段,是共同发展的好伙伴。2014年7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发表题为“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主旨讲话,宣布中方对促进中拉合作的倡议和举措,提出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打造中拉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9年来,中拉相互支持,秉承着共同繁荣的梦想,奋楫前行。围绕中国与拉美地区的合作以及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语言大学—厄瓜多尔基多圣佛朗西斯科大学拉美语言文化中心副主任埃克多尔·比亚格兰·西佩达(Héctor Villagrán Cepeda)。

  推动中拉走向和平和谐的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在中国工作的拉丁美洲学者,您如何看待和评价中拉合作?

  西佩达:我作为一名在中国生活和工作超过12年的拉美人,非常愿意分享一些由中国推动并在我的家乡产生影响的重要变化。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并大力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拉双方走向和平和谐的共同体。我的祖国厄瓜多尔是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以下简称“拉共体”)的成员,拉美这片土地因国家英雄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闻名,充满了各种机遇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和拉美地区可以通过拉共体平台实现有效协调。2021年9月18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六届峰会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举行。应拉共体轮值主席国墨西哥邀请,习近平主席在向峰会作视频致辞时指出,“10年前,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追求独立自主、联合自强的努力下,拉共体应运而生,这是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10年间,拉共体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同拉共体关系,支持拉共体协调地区国家开展合作、应对挑战”。

  2012年1月24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七届峰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向峰会作视频致辞时强调,中方一贯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一体化进程,高度重视发展同拉共体关系,将拉共体视为巩固发展中国家团结、推动南南合作的重要伙伴。正是本着这样的初心,中方同拉方一道,不断加强中拉论坛建设,推动中拉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同中国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支持并参与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同中方携手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助力拉美团结和复苏 

  《中国社会科学报》:进入21世纪以来,中拉双方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在经历了21世纪初的快速发展期后进入了升级转型期。您如何评价中国和拉美之间的经贸合作以及中国在拉美地区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西佩达:21世纪以来,中国和拉美之间的经贸往来始终保持增长态势,甚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也是如此。当前,世界面临着各种冲突和对抗,多极秩序似乎正在让位于单极秩序。从历史上看,冷战所产生的影响对拉美地区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直至今日亦是如此。例如银行倒闭、普通民众陷入极度贫困等,尤其是古巴因被经济制裁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尽管如此,拉美地区仍然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土地,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将助力拉美经济复苏。我在北京语言大学任教的八年时间里,见证并与学生们分享了许多有关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对于拉美地区来说,中国是融资、投资、贸易和文化合作的希望所在。

  中方多次表明重视发展中拉关系的积极立场。中国于2016年11月以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4种语言发布了第二份对拉政策文件——《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其中第一部分就强调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热土”。第二部分指出,2008年中国政府发布首份对拉政策文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这一阶段性目标。2014年,中拉领导人在巴西利亚举行会晤,共同确立了上述关系定位,中拉关系由此进入了全面合作的新阶段。

  新型国际合作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年来中拉合作不断深化,即使是在新冠疫情最困难的时期,中拉合作的脚步也并未止步不前。中拉合作之所以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您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西佩达:21世纪中拉双方的合作关系有其重要的历史背景。首先是中国在近代经历了百年屈辱史之后,以新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其次是拉美地区社会意识的出现,这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记忆与反抗帝国主义的意识的混合物。中国与拉美地区在距离上相去甚远,但我们的人民拥有着许多共同的价值观,其中之一就是要在国际关系中和平共处与相互尊重。中国对于拉美地区来说代表了一种希望,中国在抗击西方列强和外来侵略中取得的胜利,为那些仍在遭受这种不公正待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出路。新时代,新的类型的国际合作关系应当得到维护,中拉双方可以在减轻贫困、保护环境、打击暴力等方面深化合作,这也是双方共同面临的问题。

  如果对中国和拉美地区的过去及未来有正确的认识,那么我们都应该为中拉双方的未来感到期待和欣喜。正如拉美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在197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所提到的,“我们必须穿越孤独、困难、孤立和沉默,才能到达迷人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跳笨拙的舞蹈,唱悲伤的歌——但在这支舞蹈或这首歌中实现了我们意识中最古老的仪式,即意识到我们作为人类存在并相信共同的命运”。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