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两个结合”思想内涵 推进宏观经济治理理论创新
2023年07月19日 09: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7月19日总第2694期 作者:冯明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名经济学研究工作者,我倍感激励,并进一步增强了做好科研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宏观经济治理总是在特定的宏观经济运行基础上发挥作用的,也总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基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现实,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才能有效推进宏观经济治理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实践创新。作为一个超大规模复杂经济体,我国的宏观经济治理问题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难题,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思想内涵,对于推进宏观经济治理理论创新具有基础性的指导意义。

  一方面,推进宏观经济治理理论创新,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从国情出发,直面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现实问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形成有价值的理论创新成果。否则,宏观经济理论研究就可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理论创新也可能沦为纸上谈兵、自说自话。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宏观经济治理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判断,如三期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中国式现代化等。在这些重大理论判断的指导下,我国近年来即便面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挑战增多的局面,仍然保持了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平稳。

  另一方面,推进宏观经济治理理论创新,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管理思想。例如,黜奢崇俭、重本抑末、轻徭薄赋、贵义贱利、民为邦本、天下为公等。尽管现代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的优秀成分对于现代宏观经济治理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然,需要澄清的是,并非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所有的成分都能古为今用,其中有一些需要辩证地、批判地加以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重本抑末”(或“重农抑商”)在古代社会曾一度是宏观经济管理者的主流思想,这与农业经济时代的特定背景有关;然而在现代经济中,商贸流通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然不应被抑制。

  更重要的是,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结果,中华文明距今“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源,六千年加速,五千多年进入(文明社会),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四千年王朝建立,三千年王权巩固,两千两百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研究表明,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的萌芽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经济管理的理念和制度体系此后经历了约三千年的长期演变更迭。这使得中国学者能够在更宽阔的、跨越千年的历史视野和文明空间中,思考与探索宏观经济治理的制度演化。这种大历史视角是中国宏观经济学者的一种优势所在,我们应当珍视这些宝贵资源,运用好、开发好这些宝贵资源。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