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智能社会发展 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2023年03月29日 09:5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29日总第2620期  作者:王光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天津社会科学院日前联合举办了第四届“智能社会”高峰论坛,会议主题为“智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与会专家学者从多学科、多领域、多角度对智能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充分探讨和交流,展示了智能社会研究方面的创新成果,促进了学术界与实践领域的视界融合和思想碰撞。

  透过表象深刻认识元宇宙的本质与影响。元宇宙引发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的深刻变化,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孕育出与传统迥异的生活方式,既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也隐含着复杂的风险挑战。在看到各种元宇宙现象和体验元宇宙带来的新事物的同时,也应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深入和全面地认识元宇宙,积极应对元宇宙带来的各种冲击。南开大学龚克提出,把握元宇宙要抓住现实世界这个根本,按照物理世界第一性的原则理解元宇宙;按照反映现实的深刻性和准确性来发展智能技术;人是目的,智能技术只是手段,要让智能技术为人类利益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刘少杰重点阐述了元宇宙中的个体表象、集体表象、数字表象冲突,并提出了化解元宇宙表象冲突的逻辑可能性与实际艰难性。中央财经大学王建民认为社会结构视野下的元宇宙具有强技术性、拟空间性、拟时间性特征,社会行动视野下的元宇宙具有社会行动的脱嵌性、孪生性、跨阶层性特征,并提出社会学回应元宇宙热潮的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杨典认为金融科技化与科技金融化两大趋势互相影响、彼此推进,金融资本强力推动元宇宙技术发展,元宇宙推动金融创新,也加速金融科技化。面对由元宇宙所促成的复杂金融产品和金融业态,需要在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保持平衡。

  借助社会实验推动智能社会健康发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是指将特定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真实社会场景,采用科学方法跟踪和分析其结果,全面研判人工智能应用的实际影响和潜在风险,进而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的对策的过程。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是利用科学循证方法研究人工智能社会影响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人工智能正确应用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研究已经在多领域进行并取得了一些探索性成果。清华大学苏竣介绍了基于社会实验的智能社会治理研究进展,分析了智能社会面临的多重挑战,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构建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的设想。南开大学刘刚分享了关于社会公众选择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社会实验研究成果,依托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期望。

  亟须多领域协同谋划智能社会治理策略。随着社会生活各领域对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逐步显现,应前瞻性地研判风险和谋划治理策略,引导智能社会健康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刘永谋评析了理解当代人机关系的人机友好论、人机敌对论、人机协同论三个视角,提出以技术控制的选择论应对新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段伟文阐述了深度智能化时代的数字治理特征与影响,在对算法认知进行伦理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了算法认知的治理之道。中国人民大学赵延东基于对我国信息科研人员的科技伦理意识调查数据分析,提出加快人工智能伦理制度体系建设、加强伦理审查机制建设、对信息科研人员开展科技伦理教育等政策建议。北京大学高绍林介绍了国家和地方层面关于数据要素市场规制原则,对数据要素市场立法做出展望,提出不急于制定统一的“数据法”、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有机更新、鼓励地方立法先行先试、鼓励团体标准先行、积极参与国际数据规则制定等观点。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深刻融入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引起这些领域工作形态的创新或重构,大大提高了效能。南京大学陈云松介绍了运用大数据研究主观心态、文化生活、社会失范的方法,展示了基于宏观大数据的社会发展研究方式。南开大学周详提出充分发挥心理学理论及方法对于优化AI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推广的独特价值,提高人机增强智能,促进人机和谐共融。中国社会科学院吕鹏分享了对中小实体企业数实融合的新观察,概括出中小实体企业数实融合的九个变化和六个趋势,提出加速数实融合的建议。天津社会科学院王双深度解读数字经济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阶段的实践,提出将京津冀打造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样板的宏观思路。天津社会科学院李培志认为,智慧社区治理功能和应用价值日益显现,应探索开展社区治理的“社会实验”,进一步促进智慧社区治理系统创新,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罗勋杰介绍了天津港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实践进展,展望了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天津市气象局周锦程展示了基于风险预警普查数据精准发布助力高效能社区治理的主要做法。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