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产业链与社会网络互构
2023年05月17日 09: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17日第2651期 作者:陈健 韩彦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那么,如何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呢?产业兴旺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对标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主题,应通过切实举措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乡村产业链体系,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充分释放乡村产业的巨大潜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由于在发展环境等方面与城市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农村产业发展滞后,难以吸引相关资源投资。要想破解这一难题,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企业等外力,需要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网络的作用。根据舒尔茨的理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即是要引入现代化的生产要素。但传统小农户具有保守性,其生产模式也很难满足产业链拓展的要求。

  社会网络嵌入在农村的日常生活世界,加以合适引导则可打破这一枷锁。在中国农村社会,社会关系的运作与日常行动十分密切。人与人之间因各种事务而进行互动和交流所建立的一种牢固的社会网络,对于个体的决策与社会行动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基于血缘、姻亲、地缘等因素形成的非正式组织不仅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也是一种类似于“无形的手”的力量,影响着农户的方方面面。合理引导社会网络能够促进现代化因素在农村的传播,为乡村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而乡村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又能够巩固社会网络的作用。基于此,应通过路径创新,实现乡村产业链与社会网络的互动。

  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三个维度。网顶,即关系网络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往往由社会网络中地位最高者决定。网顶越高,越能为社会网络争取到稀缺资源,在农村社会网络中网顶往往由乡贤担任。网络异质性,即网络中不同主体间的差异性,往往由社会网络中涉及的职业数量决定。网络异质性越高,越能带来异质性信息。农村社会是一个高度同质性的共同体,其异质性程度取决于农村走出去的成功人士。网络规模,即关系网络中成员的规模。网络规模越大,越能够为社区带来资源。由于个人拓展网络规模的能力有限,农村社会网络规模的拓展需要村两委积极走出去发挥桥梁作用。

  一是发挥乡贤的力量,促进乡村高质量产业链的构建。乡贤作为乡村精英群体,在村落与外部社会之间发挥着链接作用,乡贤治理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能力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乡贤往往掌握着较多的社会资源且在农村社会中享有较高的权威,经由乡贤的中转,现代性技术、资源更容易由城市流向农村,在建构乡村产业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与外生力量相比,乡贤对于农村社会有着更多的了解,可以积极引导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乡贤根据当地乡村特点,积极带领当地村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布局,投资乡村特色产业。乡贤对于当地的产业特色比较熟悉,因此易于精准投资乡村特色产业,提高投资的成功率。关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同时,还应利用好乡贤的对外关系网络,积极引导更多投资主体到农村投资兴业,带领当地村民致富。

  二是发挥农村走出去的成功人士的作用,促进乡村高质量产业链构建。农村社会网络是以强关系为基础的,强关系可以增加凝聚力,但也有一个弱点,即难以获得新信息。强关系意味着每个个体拥有的资源存在大量重复,使得乡村产业链构建缺乏动能。若要获得异质性资源则需要提高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发挥结构洞的作用。结构洞是指一个人与两个甚至更多集团之间存在直接关系,但这些集团中的其他人之间则没有关系。占据结构洞位置会带来竞争优势,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些乡村发展之所以落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社会网络结构洞不足,缺少市场机会。而从农村走出去的成功人士,则可以在构建乡村高质量产业链中发挥结构洞作用。在漫长的发展长河中,每个村落基本都有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这些成功人士中既有大企业家,也有各级政府官员等。对于这部分群体,应充分发挥结构洞的作用,为乡村产业链构建提供异质性的信息和资源。而且,这些人大都对自己曾经成长过的地方比较有感情,也乐于为乡村发展助力,如果能够引导这部分群体为乡村产业链发展作贡献,对于构建高质量乡村产业链必然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村两委应积极走出去拓宽、维护社会网络,促进乡村高质量产业链构建。网络规模越大,社会网络所能调用的资源越多,越能在构建乡村高质量产业链中发挥巨大作用。村两委可以把农村社区松散的个体组织起来,共同为乡村振兴发力。农村社会网络的拓展,与乡贤、成功人士的联系也都需要以组织的名义进行,村两委应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想构建乡村高质量产业链,应打造一支作战能力强、素质高的村两委干部队伍。一方面做好对乡贤、乡村走出去成功人士的联络、引导和关系维护,动员其积极帮助乡村产业链构建;另一方面村两委干部还应积极拓展社会关系网络,形成各种力量齐心参与乡村产业链构建的新格局。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农村社会在面临来自市场等的压力时,普遍缺乏安全感和竞争的信心。社会关系作为获取利益和资源的替代物,被现阶段的农民理性行动者所认同采纳。乡村产业链的建构、拓展都需要嵌入农村已有的社会网络中才会为农村社会所接纳。新时代新征程乡村振兴也需要在乡村产业链与社会网络的互动中实现。

  (作者单位: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东华大学基地、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