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亟待回应的关键性问题
2023年06月07日 09: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6月7日总第2666期 作者:杨菊华

完善生育支持体系,降低育儿成本,提振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图为社区工作者陪伴3岁以下婴幼儿一起绘画。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基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发展实际作出的历史性研判。中国式现代化以史无前例的人口数量以及复杂多样的人口结构、分布、素质为基础性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本面,成为布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内生底盘与基座。报告还指出,“我国十四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这“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同时,“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那么,如何挖掘人口要素对现代化的积极作用、辨识人口规模巨大给现代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怎样打造惠及十几亿人的普惠性现代化道路?这些问题既需要深入的学理性思考,也需要系统的社会实践去解答。

  理论层面:探讨人口要素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理论层面,应探讨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基础上,如何科学认识人口要素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一个人口数量超过世界总人口1/6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既无先例可循,亦无现成道路可走。在中国,了解人口负增长、年龄结构倒置、城乡人口分布逆转和人力资本禀赋提升等,是理解人口要素与现代化之间内在关系的首要前提。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的、赶超式的,是经济、社会、人口、政治、制度、文化等全方位因素同步发展的“并联式”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当前和未来的人口发展既有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如少子老龄化),也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从而使得人口发展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由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一个新的思想认知、理论认知、实践认知,既有的现代化理论多忽略了人口要素,而人口研究亦较缺乏系统、深入、多元的现代化关怀,更谈不上充分考虑中国人口发展的独特性与现代化的关系。因此,学界对人口发展与现代化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经验研究、机制研究才刚刚起步。为准确把握人口要素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必须在充分认识中国人口发展态势的前提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引领下,借鉴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辨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内涵、外延与边界,创造性地阐释人口要素与现代化之间的理论联系,探寻二者关联的路径与机理,形成并不断完善人口要素与现代化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严谨、科学、可掌控、易操作的现代化度量指标体系。

  经验层面:挖掘人口要素对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在经验层面,应探讨在人口发展的情境中,如何挖掘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多维要素的积极作用,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基础。

  充分挖掘人口要素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应对其不利影响,成为人口规模巨大现代化的现实观照。经验表明,利用好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为现代化带来发展机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仍有近9亿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超过全球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这将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原动力。而且,巨大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亦构成经济社会发展抵御各类波动和冲击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此外,人口的健康和教育素质不断提升,丰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和人力资本构成可应对人口总量减少、结构老化带来的挑战,使中国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更加持久,成为动力强劲的社会发展“引擎”和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底劲”与“后劲”。人口规模巨大对现代化的突出作用,还集中体现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通过人口聚集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城市成为现代化在社会生活层面的集中体现,是生产、生活、消费、创新的中心。同时,城市也是吸收和酝酿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的主阵地,可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辐射和带动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和以外来人口市民化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将使现代化进程迎来更大、更广阔的增长空间和实现机遇。

  人口素质改善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等新特征,无疑会继续推动现代化进程,但少子老龄化等要素也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发展形成挑战。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人口内在要素的长期均衡,需要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需要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相和谐,也需要人的现代性与物的现代化相协调。当前,中国人口发展呈现诸多新特征,表现在人口数量依旧庞大、人口出现负增长、年龄结构不断老化,城乡、地区与民族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素质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方面。人均资源量较低、生态环境压力较大,人的现代性相对滞后于物的现代化。“人口红利”不断消减,使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压力。未来3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任务将与少子老龄化、快速城镇化和人口素质参差化等人口转变趋势相叠合。为此,一方面,要尽快科学、系统厘清挑战的症结所在,找到科学、合理、有效应对挑战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客观、科学、全面研判人口要素中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夯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口基础。

  路径层面:开辟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在路径层面,应在人口要素极其复杂的背景下,探讨如何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现代化的起点、过程、速率、结果及实现模式各具特色。超大人口规模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在借鉴吸收其他现代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既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注重“走自己的路”。在国土面积广袤、人口规模巨大、地区差异突出的超大规模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世界性难题、世纪性考验,必须探索用本国“钥匙”开启“现代化之门”的路径与机制。

  在人口特征十分复杂的背景下,讨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道路,必须以多面向观照人口问题的多重性,以宽视域观照现代化的复杂性,以动态眼光观照现代化进程的差异性,以复合视角观照人口要素与现代化关系的整体性。应结合中国实际,开辟中国自己的现代化之路。加大对“一老一小一中间”群体的支持,尽快完善生育支持体系,降低育儿成本,提振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全面关心老龄人口福祉,积极倡导老有所为、老有所用,在尊重长者意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他们的生产性潜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和健康投入,不断缓解人口素质与人口分布的城乡和地区不平衡性;继续发挥人口数量红利,撬动人口长寿红利,唤醒性别平等红利,激发城镇化红利,强化人力资本红利,激活数字技术红利,“人手”“人脑”并重,“数量”“质量”同行,让高质量人才成为未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产业振兴等重要目标的基础,让人口要素成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