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依然在场
2019年08月01日 08: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1日第1747期 作者:徐淑云 田超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称赞:“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一部《资本论》凝聚了马克思无尽的心血与思想精华,虽历经时代变迁,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它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吸引世界无数人士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家永攀这一思想高峰。

  追求真理的“大家小书”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走近“千年第一思想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特别策划了“走近马克思”小丛书。丛书出版了包括《马克思与我们》《马克思与信仰》《马克思与当代中国》等著作。卫兴华学习与研究《资本论》近70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被学界誉为“我国《资本论》研究的权威”。他在94岁高龄之际,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邀请,不辞劳苦地完成了《马克思与〈资本论〉》这一力作。该书一经出版,便荣登中宣部公布的“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名单。

  这部著作是作者一生钻研《资本论》的集大成之作,突出了新的理论思考、新的体例安排和新的侧重点。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前因后果、《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资本论》的主干内容与疑难点及时代意义;全面介绍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写作《资本论》的峥嵘岁月,尤其是马克思长期忍受贫困、病痛等折磨,精益求精、不断写作和修改完善《资本论》手稿的过程,这种精神令人动容。作者在写作该书时不顾年老体弱,甚至身体抱恙,仍然笔耕不辍、精心撰写、修订书稿。他持之以恒追求真理、严谨勤奋的学术精神同样令人敬服。

  与常见的《资本论》解读类书籍相比,该书具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内容全面精炼,简明扼要地论述了三卷《资本论》的基本内容,虽然只有18万字,却完整再现了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精要,有助于初学者和爱好者快速把握《资本论》的思想内容。二是忠于原著,力求准确。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具体的理论阐释,都尽量严格按照马克思本意解读。凭借对《资本论》的长期深入研究,作者将艰涩的理论阐述得既通俗易懂,又不失精确。三是澄清理论是非,攻克难点。对于学界长期存在的对《资本论》某些问题的错误解读,如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外延型和内涵型扩大再生产、粗放型和集约型增长方式等问题,作者不惜笔墨,以求明晰理论是非、消除误解错解。四是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资本论》的当代价值。该书不仅阐述了《资本论》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意义,还明确了它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

  系统把握《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作者强调,要遵循马克思的系统说明,把握《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资本论》既联系上层建筑,又紧密结合生产力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是,并未把生产力作为研究对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有学者因此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而物质生产包括生产力。该书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回归原著上下文可知,马克思讲的是再生产四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生产处于首要的决定地位。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首先面对的是“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是研究的出发点,但不是研究对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社会生产关系。还有学者把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读为生产力或劳动方式。

  作者引经据典、正本清源,指出应将其解读为资本与雇佣劳动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提出国有经济只有实行劳动者以主人翁的身份与公有生产资料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能忽视研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方式。

  澄清再生产理论的认识误区

  现有一些论著将外延型和内涵型扩大再生产同粗放型和集约型生产混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提出:“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按其实际内容来说,就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过程,而不论这种扩大是从外延方面表现为在旧工厂之外添设新工厂,还是从内涵方面表现为在扩充原有的生产规模。”根据马克思的多处论述,作者在书中指出,扩大再生产中扩充原企业规模属于内涵型,扩建新企业属于外延型。这不是按有无技术和效率的提高划分内涵型和外延型的问题。马克思讲外延扩大再生产,绝不意味着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的所谓粗放型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在新建工厂的同时也可通过更新技术设备,提高质量、效率与效益,这便与集约经营相统一。无论是外延型的还是内涵型的扩大再生产,都既可以与集约型经营统一,又可与粗放型经营相结合。将内涵与外延、集约与粗放这两对不同概念的含义等同起来,只会造成理论与实践中的混乱与误导。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能,进行科技创新。既要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又要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既要减少和消除产能过剩的重复建设,又要不断创建新的高新技术企业。

  彰显《资本论》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该书全面深入地挖掘了《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尤其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指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理论方法及其揭示的基本规律,依然适用于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现象、新特点,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作者从四个方面系统阐明了《资本论》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一是《资本论》揭示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适用。二是《资本论》关于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也适用于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三是《资本论》关于扩大再生产的若干理论,对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也有借鉴意义。四是《资本论》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对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东南学术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