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系树展现侯仁之学术圈
2020年09月30日 11: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30日总第2022期 作者:孙冬虎

  侯仁之(1911—2013)先生是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创建者之一。就其荦荦大端而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文集凝聚其最主要的学术精华。他呕心沥血数十年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第一集问世就被誉为“历史地图之表率”,最终修编出版的三卷本构成一部体系完整的城市历史地图集。尽管多种传记与新闻媒介从不同侧面讲述了侯仁之先生的生平事迹,但从学术史角度看,其铸就的学术丰碑,在怎样的自身条件、学术基础、社会环境之下形成?百余年风云变幻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学者丰富多彩的人生,能够给当代和未来留下怎样的启示?《侯仁之学谱》(丁超著,文津出版社2019年12月版),提供了回答上述问题的丰富史料及透视相关因素的多重视角。

  学谱是以介绍谱主治学成就、学术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著作体裁,诸如清代李绂《陆子学谱》、今人王永祥《船山学谱》等,分类纂辑涉及陆九渊、王夫之学说的著述并加以阐发,使其条理井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学谱虽不像家谱、年谱那样广为人知,却是研究学术人物、梳理学术脉络的基础材料。与上述按照学术专题归类的做法不同,该书提倡类似以谱主为中心的学术编年史,将侯仁之先生的学术发展历程,放到国家百余年来起伏跌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逐年记述相关的社会风云、学术活动、人事往来,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学术名家及其所处时代的俯仰沉浮。

  学谱的撰著,植根于作者对谱主道德文章的高度敬仰,也是将研究学术史的浓厚兴趣化作具体实践的生动体现。该书作者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师从侯仁之先生高足韩光辉教授,不仅经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而且参与了《北京历史地图集》的部分编撰工作,奠定了学习和研究侯仁之学术思想的基础。此后,他陆续发表、出版了《经世致用——侯仁之学术生涯的思想基调》等一系列成果。通过对学术生涯和思想演进的梳理,该书全景展现了侯仁之先生广博深邃的学术底蕴。

  侯仁之先生长达102年的人生世所罕见,即使仅仅着眼于他与学术相关的各种活动,需要查考的文献也势必既包罗万象又四处分散。这就要求作者以细大不捐的态度钩稽史料,同时以披沙拣金的能力识别筛选,从而保证剪裁得当、主次相宜、脉络清晰,对某些人物与事件的考订准确无误。作者从各类文献中爬罗剔抉的上万条历史信息,最终聚成皇皇80余万言学谱。通过作者编织的“谱系树”与“信息网”,读者可以按照时间脉络,看到侯仁之先生的“学术圈”。

  沿着学谱提供的线索追寻侯仁之先生的学术足迹,我们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有益启示。首先,先生两位导师洪业与达比分别是中西方权威学者。这样的教育背景在中国地理学界数十年间仅此一人。先生的博士论文《北平历史地理》在完成60余年后翻译为中文版,书中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仍然不失引领后学的意义。他的《历史地理学四论》,是在不同时期探索历史地理学基本问题的记录,从学科性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方面,持续不断地推进学科进步。他关于古今北京城市规划、城市水源、城市发展与环境变迁问题,西北沙漠历史地理考察,邯郸、承德、淄博等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关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许多真知灼见,均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久远的生命力。先生还带动大批后学投入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中来。其间不仅包括有幸立于门墙之内的受业弟子,更包括在他学术思想滋润和启迪之下的众多学界同行。其人格魅力和卓越成就,提升了历史地理学的社会影响和实践价值。

  该书作者在卷首表示,“本谱编写,以公开资料为主,对于档案及私藏日记、书信等资料未能充分发掘”,并将其视为“本谱缺陷”。以现实状况衡量,这也未必就是缺陷。今人的档案资料往往不易查阅,甚至徒增搜求烦恼。日记与书信若从私密走向公开,可能牵涉许多非学术问题。因此,这两类材料的不足并未削弱对谱主学术历程的客观展现,即使是曾经公开发表的文字也并非都符合今天要求,原稿不得不删掉的10万字想来应当大略如是。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