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声符内蕴示源价值
2022年10月26日 10: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0月26日总第2516期 作者:多洛肯

  

  小篆以前汉字的演进,是形声字不断增多的过程;小篆之后,形声字在常用汉字中的比例保持在80%左右。形声字是汉字的绝对主体。目前,很多人对形声字的认识为形符表义,声符表音。汉字是据义构形的表意文字,人们对字形中意义信息的关注远远高于声音信息。受形符表义,声符表音观点的影响,学界对形声字的研究重义符而轻声符。

  声符是形声字的源头,例如在“昏”“因”的基础上产生“婚”“姻”二字。声符是形声字的根,形声字在源头上的意义信息往往隐含在声符中,如《说文解字》释“婚”“姻”:“娶妇以昏时”“女之所因”。如果忽视了形声字声符的示源价值,仅从形符角度观察形声字的意义信息,则很多情况下只能获得一些支离破碎的片面信息,如“婚”“姻”中的“女”对理解“婚”“姻”之义并没有多少帮助,显然,婚姻不只和女人有关系。类似情况还有很多,如形符“木”“氵”大多只是笼统、宽泛地提示形声字意义与“木”“氵”有关。根据汉字形声造字规律,很多形声字形符的功能不在表义而在别义,如“婚”“姻”二字中的“女”,只是为了区别“昏”与“婚”、“因”与“姻”,而不是为了表达“婚”“姻”之义。既然形符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别义,那形符之义只要和需新造的形声字之义有关联即可,所谓“形符表义”的通识与形声造字的实际不符。

  对很多形声字而言,声符为源,声符的声音信息自然会带进形声字,由此出现声符表音的现象。但是,由于语音的演变,很多形声字和其声符的读音脱节,声符表音现象需辩证看待。

  上文分析了“形符表义,声符表音”的认识误区,可以看出,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对深入理解形声字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形声字声符线索的利用,传统小学有“右文说”。所谓“右文”,即具有示源功能的形声字声符。因为形声字声符多在字形的右边,故古人谓之“右文”。一个声符往往会孳乳出多个形声字,类聚同声符形声字,则可看出一批形声字相通的词源意义及声符与形声字之间的孳乳关系,此即“右文说”的原理和方法所在。例如:“论”为言语有条理,“伦”为人与人的辈分有条理,“沦”为水波有条理地扩散开,“轮”为辐条在车轮上有条理的分布……类聚“仑”声字,可看出“仑”在词源上的条理义。“仑”繁体作“侖”,“侖”上面为“亼”、下面为“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侖”:“聚集简册必依其次第,求其文理。”段玉裁观点的得出,即根据“侖”的构形理据和“右文”原理。

  《论语》之“论”,其实即“侖”。关于《论语》篇章次第是否有条理,在学界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通过对“侖”词源意义的考察,便可在“论语”的命名中感受到《论语》的编纂是有条理的。《论语》之“语”也是一个形声字,根据“右文说”原理,类聚“吾”声之“牾”,即可感受到“语”的词源意象。“牾”是抵牾,抵牾需要有互动的双方;“语”是对话,也需要有互动的双方。“语”之意象,也可与“言”比较得出。《说文解字》:“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言”是主动倾诉,“语”则是双方交谈。《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我们以形声字声符为线索对《论语》命名进行的分析,与古人说法相合。

  近现代以来,受西方语言学字词观的影响,很多学者对“右文说”持批评、否定态度,严重影响对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及汉语研究对形声字声符线索的利用。近年来,学界对汉语与汉字的特殊关系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右文说”的价值逐渐被学界重新认可,一些学者致力于形声字问题的研究,《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陈晓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11月版)即其中较有影响者。

  该著分上编“通论篇”和下编“考释篇”两大部分,上编重理论探讨,下编重材料分析。上编从四个角度展开:学术史的梳理、泛时的考察、历时的考察、方法的提取。一方面,形声字声符示源、汉字形声孳乳是历时现象,历时的考察有助于对形声字声符示源原理及汉字形声造字机制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以形声字声符为线索的同源词系联却是泛时的。历时与泛时相结合的考察,既有利于对原理的深入探讨,又有利于对现象的清晰描写。以此为基础,作者总结了利用形声字声符线索研究汉语词汇的“声符比较互证法”。该方法既以“右文说”为依托,又从“右文说”的字形局限中走出来,对“右文说”及形声字声符线索利用法有很好的推进。下编从韵部、声纽、字形三个角度提取形声字声符,进行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考释和汇编。这一工作,既是对上编的材料支撑,又是作者以形声字声符为纲,编写上古汉语同源词词典的尝试。

  作者对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章黄之学几代学人词源研究的传承。章太炎《文始》、黄侃《〈说文〉同文》、陆宗达《〈说文解字〉同源字新证》、王宁《〈文始〉疏证》,百余年来,章黄之学对汉语词源学代有传承、不断推进。20世纪90年代,王宁教授设计了从形、音、义三角度对上古汉语同源词进行全面研究的宏大选题。黄易青《上古汉语同源词意义系统研究》、孟蓬生《上古汉语同源词语音关系研究》完成上古汉语同源词意义、声音问题的研究,该书则从字形角度跟进研究。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