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 学术精品
——《邢福义文集》出版感言
2023年02月15日 11: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15日第2590期 作者:卢烈红

  

  历时近十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皇皇11卷、近600万字的《邢福义文集》,这是中国语言学界值得庆贺的大喜事!

  邢福义先生是当代驰名海内外的语言学家,主攻现代汉语语法,在逻辑、修辞、方言、文化语言学、国学等领域成绩斐然。《邢福义文集》收录了先生绝大部分著述,一至三卷收录的是语法论文,第四卷收录的是他中青年时期撰写的《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第五卷是专著《汉语复句研究》,第六卷是专著《汉语语法学》(修订本),第七卷收录了《逻辑知识及其应用》《形容词短语》《词类辨难》《复句与关系词语》《汉语语法三百问》《语言运用漫说》等七部篇幅较小的著作,第八卷是《文化语言学》(修订本),第九卷是编写于1986年的《现代汉语》教材,第十卷是编写于1990年的《现代汉语》教材,第十一卷是编写于2013年的《现代汉语》教材。文集编选工作由先生亲自主持,资料全而可靠,沾溉后学、嘉惠士林。

  小句中枢说

  先生秉持“研究植根于汉语泥土,理论生发于汉语事实”的治学理念,高度重视理论探索,致力于中国特色语言学理论的构建。“小句中枢说”是其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建树。

  对于有丰富形态变化的语言来说,词在语法实体中处于基础、核心地位,由此产生了“词本位”语法观。自《马氏文通》以来,中国语法学界模仿西方语法,主流倾向是“词本位”。1924年,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提出“句本位”语法观,重视句子在汉语语法中的地位与作用,主张“先理会综合的宏纲(句子),再从事于分析的细目(词类)”,指出:“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20世纪80年代初期,朱德熙提出“词组本位”语法观,主张在词组基础上描写句法,建立一种以词组为基点的语法体系。20世纪90年代,徐通锵强调汉语和汉字的关系,提出了“字本位”。先生提出的“小句中枢说”,强调的“中枢”与“本位”意思相关,但不等同。本位,重在指某种理论观点的出发点;中枢,重在指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小句中枢说”从汉语特点出发,认为小句(主要指单句,也包括跟单句相当或基本相当的分句)是汉语各种语法实体的“联络中心”和“运转轴心”。具体表现为:第一,在各种语法实体中,小句具备的语法因素最为齐全;第二,在各种语法实体中,只有小句跟其他语法实体有直接联系,处于“联络中心”的位置;第三,在各种语法实体中,只有小句能够控制和约束其他所有语法实体,成为其他所有语法实体所从属、依托的核心实体。句子语气,粘附于小句;复句和句群,依赖于小句;语法系统中的词,受控于小句;短语,从属于小句。小句还具有成活律、包容律、联结律。成活律揭示小句成型和生效的必要条件,包容律揭示小句对短语、词的包容关系,联结律揭示小句的联结同复句、句群的产生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且反映出汉语“流水句”的基本面貌。小句的成活律、包容律、联结律进一步体现了小句的中枢地位。

  “句管控”和“名词赋格”理论

  与“小句中枢说”密切联系,先生又提出了“句管控”理论。所谓“句管控”,指的是句法机制对各种语法因素的管控作用:词的语法性质,只有在接收了“句管控”之后,才得以落实;词语的表意传情,只有在接收了“句管控”之后,才得以显现;语句之间的关系,只有在接收了篇章的“句管控”之后,才得以确定;一般规律和特殊现象各自存在的条件,只有在 “句管控”中才得以区别;方言的语法差异,只有通过“句管控”的分析,才能够弄清楚。

  先生还提出了“名词赋格”理论。中外语法学界均流行“动词中心论”,先生则认为,汉语动词本身并没有什么形态变化,要形成句子格局,不仅需要有动词核心,还需要名词的多方面配合,这种规律可以概括为“动词核心,名词赋格”。所谓赋格,指的是赋予句子特定的格局。这一理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语语法的特点,而且将名词的地位提到决定句子格局的高度,为汉语语法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两个三角”和“三个充分”

  先生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两个三角”“三个充分”的研究路径。“两个三角”指“小三角”和“大三角”。“小三角”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内部三视角,指由“语表、语里、语值”构成的“表—里—值”三角,“表”即语表形式,“里”即语里意义,“值”即语用价值。这一研究路径针对过去语法研究中偏重静态、孤立分析的弊端,强调多角度、动态的研究,主张表里互证,重视语用价值的考察。“大三角”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外部三视角,指由普通话、方言、古代汉语构成的“普—方—古”三角。这一研究路径针对过去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研究各自为政、泾渭分明的弊端,强调以方证普、以古证今,古今贯通。“三个充分”指观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是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写作过程的精到概括,能为研究的准确、全面、深入提供保证。

  先生身体力行,进行大量的研究实践,有力证明了这些研究路径的有效性、科学性。例一,现代汉语中表尊称的“您”既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那么,“您”的后面还能不能加“们”表复数,这个问题学界长期争论不休。先生的《说“您们”》一文,“在纵轴上联系近代汉语,在横轴上联系方言,形成了一个对‘您们’一词的‘普—古—方’的三角观察”。近代汉语中有表复数的“您每”(即“您们”),现代方言(武汉话)里有表尊称复数的“您驾们”(即“您们”),这就非常有力地证明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您们”存在的合理性,使这个问题一锤定音。

  例二,现代汉语中,趋向动词“起来”用得很多,那能不能说“起去”呢?“差不多所有的现代汉语教材,都认为可以说‘起来’,但不能说‘起去’。”先生《“起去”的普方古检视》一文,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发现“起去”可独用,而“V起去”的使用频率略高于独用的“起去”;调查方言,发现不少方言都有“起去”的说法;特别是调查近代汉语,发现“起去”可独用,而“V起去”的使用频率比现当代高。这就“从普、方、古三大角度上,用实例证明了‘起去’和‘V起去’都能说”,纠正了绝大多数现代汉语教材的错误说法,令人心悦诚服。

  对汉语复句的独到研究

  先生还有一个重要贡献是对汉语复句的独到研究。复句研究是先生的重要学术根据地,他研究复句的独到之处之一是重视复句的逻辑语义关系。邵敬敏就曾指出:“邢福义的研究强项是复句,他非常重视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注意这种逻辑关系的微妙变化所引起的在语法形式或语法意义表达上相应的变化。”施关淦也曾指出:“邢侧重研究复句,最重视逻辑事理,其论文始终抓住语言成分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正因如此,俄罗斯国际刊物《语言研究问题》2010年第2期译载先生《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一文,在作者介绍里称他为“汉语逻辑语法学派奠基人”。先生研究复句的独到之处之二是提出了“主观视点”说,强调主观视点的主导作用。他认为,复句语义关系具有二重性,既反映客观实际,又反映主观视点;客观实际和主观视点有时重合,有时则不完全等同,而不管二者是否等同,在对复句格式的选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观视点。“主观视点说”不仅使复句研究呈现新的面貌,也适用于所有语言现象的研究。

  邢福义先生在构建中国特色语言学理论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重视语言事实的发掘,具有高度的学术敏感,善于从人们习焉不察的语言现象中捕捉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善于以小见大,在语言学的多个领域乃至逻辑学、国学等方面作出了独到的研究,贡献了丰硕的成果。

  (邢福义先生于2023年2月6日去世;卢烈红先生于2023年1月13日去世,其生前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本文系作者遗作。谨以此文致敬两位先生!)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