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
2022年04月07日 09: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4月7日总第2382期 作者:王静赜 孙连荣

  人民的健康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维护人民健康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指导下,以“基本知识技能”“交流沟通技能”及“批判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素养模型”应运而生,并通过《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得以大力推广,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知识和基本技能。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行一系列重要举措,具体落实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建设方案。我们认为,以此大政方针为背景,继续夯实医患双方就医过程中的“健康就医技能”,不仅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工作的有力深化,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医患冲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途径。因此,基于前期从社会心理视角对和谐医患关系内涵的解读以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评估及促进系统的研究发现,我们提出了我国公民“医患关系核心素养”的模型构建及其提升的基本路径。

  医患关系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医方和患方是医患关系的两大主体,医患沟通不畅则是和谐医患互动的主要壁垒。因此,针对医、患两个群体开展以医患沟通技能为核心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普及,有利于避免医患冲突的发生、促进医患之间的和谐互动。基于前期对医患之间社会互动的动态机制与发展过程的分析和验证,“医患关系核心素养”理论模型的构建以“患者就医/医生诊疗”的互动过程为现象载体,围绕“医患沟通能力”这一核心,辐射与此能力密切相关的、涉及医患双方在医患互动中的关键认知过程及情绪能力,即共情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医患互动情境管理能力。

  由于在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在“患方医患关系核心素养”的构成中,除了以上基于医患互动的“就医素养”部分外,补充针对患者个体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的“健康素养”部分。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在患者“健康素养”的内容框架中,除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中已着力推进的公民疾病预防能力和就医决策能力外,我们认为,公民在个体自我健康素养提升的基础上,以作为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作为医患冲突事件理性分析和解读的参与者、作为良性医患关系社会心态的贡献者等为目标的社会参与能力,是当前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因而也是患方医患关系核心素养中的必需内容。

  医方医患关系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

  基于以上模型构建,我们初步探明了医方医患关系核心素养的基本提升路径。

  一是提升医方沟通技能。医方沟通技能的提升手段主要包括线下课程培训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时交互式模拟训练等形式。其中,线下课程培训可以作为当前医方沟通技能提升的主要培训模式,分别以中国版沟通技能培训Comskil模型和真实工作场所中的医生沟通能力培训周期模型作为理论支撑,形成针对特殊领域的“告知坏消息”沟通培训课程和处方对话培训课程。同时,因线下课程培训在培训时间和培训师能力要求等方面存在一些局限,计算机模拟在医方沟通技能训练上也应当得到运用,初步形成基于计算机的实时交互式模拟训练系统,但还需要开发出更生态化的培训模式,嵌入有效和全面的模拟对话脚本。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增加医院和医学院校对医生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基本都围绕着医学技术,很少关注到沟通能力的培训,这极大地阻碍了医生和医学生对自身沟通能力的关注程度。可以尝试通过开发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必修课程来实现上述内容。这样的必修课程需要涵盖三大方面:对沟通能力的价值认识、对沟通技能的掌握及运用以及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反复多次训练。由于必修课必须考试合格才能正常毕业,所以此举无疑可以更好地督促医学生主动掌握医患沟通技能。

  二是提升医方共情能力。共情能力在医患沟通技能中起着轴心作用。为此,以医学生和医护人员两个群体为对象,从医方共情关注、共情表达、情绪换位以及共情疲劳释解四个方面,形成医方共情能力提升的课程及工作坊培训方案。鉴于共情是医患沟通技能中一种基础而非紧急但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培训形式,可以采用线上微课滚动播出辅以线下的团辅培训,同时着重凸显在线课程资源库的功能,旨在引导和帮助医护人员建立同理患者的立场和习惯,为良好的医患沟通提供前提。

  三是提升医方自我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助医自助帮助医护人员解决情绪问题,进而引导他们优化自我情绪管理能力。首先,统计国内医护人员由职业特点所致的负性情绪占比以及消极应对行为结果的相应数据,并与国际上相应统计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我国医护人员的情绪压力现状。同时,结合大样本调研和质性访谈研究,了解国内医护人员职业情绪压力的主要来源和支持需求及其在医护人员各人口学变量上的特异化情况。以此为基础,以具有“情绪救急”和“情绪管理能力成长”等不同层次需求的医护人员为对象,针对性开发线下组织支持系统及线上情绪管理课程及资源建设,并组织开展实践培训,以提升医护人员对自我情绪的识别、管理及处理能力。

  四是提升医方危机管理能力。近年来,医护人员屡屡成为医患纠纷及冲突的受害者。提升医护人员的危机因素识别和应对能力是化解医患冲突的有效途径。医方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从医患危机情境预警系统构建和医方危机应对能力培训实践两个方面推进。前者是以患方为目标群体,结合前期已有对患者及家属人口统计学数据、应激源、疾病影响程度以及患者应激性心理因素和攻击性生化指标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构建医患冲突预警体系,确立医患冲突潜在风险因素患者的识别指标。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专门性课程及工作坊的形式依次推进了以下几项实践培训内容:引导医方了解可能引发医患冲突的潜在患者因素指标;提高医方对威胁信息的敏感性和判断能力;提升医方对此类威胁信息的“建设性应对”能力,即保护自己避免后续实际威胁的技能以及引导患者化解潜在威胁、重构医患信任的技能。

  患方医患关系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

  患方医患关系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基于患方个体医学常识普及的“健康素养”和基于患方与医方互动过程中技能提升的“就医素养”。由于患方群体涵盖了疾病患者和作为潜在患者的社会大众,因此,在提升路径上,患方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采取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公益讲座以及大范围加强普宣的形式。

  一是提升患方健康素养。首先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基础内容,在普及疾病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疾病防治基本技能等的同时,基于质性访谈研究及专家咨询方法,论证并补充以提升健康中国建设的个体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公民“社会参与能力”为目标的相关素养条目,完善“健康素养”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编写适用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学生的健康教育教材、适用于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普及宣传手册,以及制作适用于在公共场所滚动播放的健康教育视频及短片等形式,引导将健康教育纳入公民基本素养体系。

  二是提升患方就医素养。患方“就医素养”的内容包含患方医患沟通技能、对医方的共情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医患互动情境归因能力四个方面。通过了解医患互动过程中患者在沟通技能、对医方的基本认知及态度、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对医患冲突情境的基本归因模式等方面的现状及特点,我们依托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公益讲座的形式,结合宣传手册、视频及微电影等方式,引导患者及社会大众充分了解医方职业特点及日常工作环境,理性分析医患冲突事件的相关报道,普及促进有效医患沟通的患者沟通技巧,并强化患者及社会大众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己任”承担意识,营造积极、良性的社会心态,推进和谐医患关系构建。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