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日常教育教学生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08月04日 08: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8月4日第2463期 作者:王申连

  在新时代“健康中国”背景下,儿童心理健康成为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重点关注的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沐浴着时代春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近年来在师资建设、课程建设、辅导室建设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正逐步走向专业化和规范化。然而,单纯依靠专职专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门化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充分满足儿童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还需把目光投向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依靠学科教师及其他身份教师依托真实、具体、鲜活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适时适机适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觉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时空内科学创生心理健康教育效应,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下和未来发展拥有巨大潜力的生长点。

  日常教育教学生活内具心理健康教育空间

  日常教育教学生活蕴含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每一学科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每一活动的内容、素材和设计,每一环境的寓意、要素和布置,都不是在单纯地完成预定教育教学目标所要求的专业任务,如专业的知识传递、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而是内在地交融、渗透和链接着显性或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或者它们本身就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意蕴,两者交融并存或一体共在。例如,语文中许多诗词歌赋会对心灵起到陶冶和震撼作用,数学中许多线条图形会对心绪起到平复和疏解作用。深入挖掘和巧妙利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可在奏唱专业教育教学主旋律的“缝隙”中潜移默化地助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日常教育教学生活充满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机遇。儿童因不适应学校寄宿生活而郁郁寡欢、因遭同学排挤而孤苦烦闷、因亲人离世而悲痛欲绝、因考试临近而焦虑恐慌……诸如此类的事件和场景对于教师而言既是教育教学挑战,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机遇。如果能科学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知识和技术及时妥善处理这些事件,准确滴灌和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有益作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教师预设性地单方面机械“灌输”和“附加”,而是在师生互动的教育教学生活现场生成和发现的机遇中适时适需进行的。抓住合适机遇和选择有利情境,是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渗透和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日常教育教学遵循儿童心理接受逻辑与特点。夸美纽斯说:“知识如果不合于这个或那个学生的心灵,它就是不合适的。”我们亦可说,日常教育教学如果不合于学生心理接受逻辑与特点,也是不合适的。儿童对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在心理上具有自身的接受逻辑与特点,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以合乎这个逻辑和特点为前提。契合学生心理接受逻辑与特点的教育教学,或者说“教育教学心理化”,不仅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与效果,而且可让儿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形成积极自我信念和正向价值感,从而点燃生命的心理健康火焰。这种间接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方式,也为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

  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守护人

  日常教育教学教师有责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儿童心理健康不单是专职专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责,也是日常教育教学教师的使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在这个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的时代,面对充满可塑性和变化性的个体,日常教育教学教师的责任就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培养技能的传统教学,还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需求自觉做他们心理生活的陪伴者和心理健康的守护者,通过“育心”诠释教书育人教育使命的“育人”要义,培养人格健全、心态积极、适应良好的健康人。

  日常教育教学教师有优势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日常教育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最为频繁、密切和具体,不仅可以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特点及相关背景,而且可以及时便利地发现他们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这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元素渗透或隐嵌到课程、教学、活动和环境的设计及学生管理与各种事件的处理中,让儿童心理朝着预期目标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心理品质的养成和心理问题的化解绝非朝夕速成,也绝非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而是需要师生或生生之间漫长的磨合与互动,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从这个角度讲,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生态化的有利时空。

  日常教育教学教师有能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并不是每位教师都适合做职业化和标准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但他们都具有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智慧和艺术,因为任何适合做教师的人都应有能力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这是由教师的职责决定的。好的教育教学本身就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和心理治疗的功能,因而好的教师也必然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予以重点安排。”这为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

  力促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效应

  力促课堂教学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效应。日常教育教学生活层次和维度丰富多样,但课堂教学是其主体形态。教师要运用教育智慧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向课堂教学的融合,成为在课堂教学中孕育健康心灵的“教育家”。一要深入挖掘课程、教材、媒介和环境等课堂教学载体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有机渗透学生和教学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巧妙运用这些素材和资源,直接或间接向学生传递维护心理健康的理念、知识和技术,尤其是让他们的心理健康品质和素养在生动的情境濡染和细节触动中得到提升。二要敏锐感知课堂教学中显现的学生心理服务需求并及时给予科学专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同时对课堂教学中突发的事件给予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尺度的妥善处理,将课堂教学中的危机或事件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机遇,帮助儿童重新认识和发现自我、超越和重构自我。三要运用心理学或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知识和技术反思和改造课堂教学生态,让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态度和评价等符合学生的心理接受逻辑和特点,积极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氛围。

  力促课外活动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效应。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扩展和延伸,包括教育性活动、知识性活动、科技性活动、体育性活动、文艺性活动及义务劳动等多种类型,无论哪种形式,对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及健康心理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依托,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元素渗透、融合到它的目标、内容、素材及过程当中。例如,通过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文艺活动和体育活动之中,可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开朗自信性格和乐观向上态度。

  力促管理服务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效应。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管理服务主要包括学生管理服务和环境管理服务。对于学生管理服务,班主任要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原理创设温馨和谐、互爱互助的班级文化氛围,公平对待和理解支持每个学生;生活教师在食宿管理服务中要更多体现服务精神,真诚真心关照学生生活。对于环境管理服务,管理教师要精心进行环境设计,让校园、教室、食堂和宿舍的每一处设置都尽可能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以利于儿童心理健康。

  (本文系江苏社科优青科研资助项目“新时代江苏‘适合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南京市百名优秀文化人才科研资助项目“后疫情时代南京‘适合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20BM104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南京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