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机构需要增强包容性
2019年07月19日 08: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19日第1738期 作者:本报驻波士顿记者 侯丽

  多样和包容,是学术机构打造良好学术生态系统的重要努力方向。近年来,受国际政治环境和学术机构内部生态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西方学术机构的包容状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学术机构及学者。

  包容才能走向卓越

  包容性教学,是指教育要从多角度满足学生需求,无关乎学生的背景和身份等。美国耶鲁大学教育与学习中心一直在尝试包容性的教学策略,如在课堂讨论中扩展传统的研究方法,并寻找解决当代问题的新视角,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建立友好、关怀和互相支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动力自主控制学习节奏;将学生放在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中,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多样文化互动,由此,启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

  美国拉法耶特学院女性与性别研究中心教授玛丽·阿姆斯特朗(Mary Armstrong)认为,包容性课堂体现在多个方面:构建对话式课堂以鼓励和尊重公平参与;使用小组讨论模式鼓励非竞争式学习方式,鼓励跨文化交流;适时预测敏感问题,在课堂上承认敏感问题的存在;在教学的任何环节中都使用包容性语言;合理分配课程示例,照顾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来源和理解力;缓解攻击性、歧视性和冷漠性的课堂评论,合理制止“非理性”和“非学术性”反应。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阿比盖尔·斯图尔克(Abigail Stewart)看来,只有具备包容性氛围的机构才可能实现多样化,消除内部隔离才能为不同机构成员之间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谈到各部门的协调问题,斯图尔克表示,以高校为例,各院系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不够协调,是美国高校的普遍问题。随着这些年来跨学科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科研人员对不同部门之间协调与互助的要求也越来越紧迫。科研人员许多时候无法完成跨部门的资源和流程的协调,这就需要在高校行政层面给予更多帮助。

  多举措增强包容性

  美国丹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玛丽亚·萨拉萨尔(María Salazar)表示,高校包容性首先体现在教师要掌握包容性的教学方法。在高校教学这一核心环节当中,包容性教学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包容性教学很大程度建立在教师直觉的基础上,教师应确保听到学生的心声,并且以包容的姿态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参与学习过程,探讨教育中的不平衡问题。为了营造这种相对复杂的环境,教师需要发展自身人际意识,与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建立起更好的连接。

  斯图尔克认为,提高高校包容性有六条原则。1.高校的设计要使教师和学生体会到获取资源的便利性,且受到平等尊重,如为特殊学生设计无障碍通道。2.将个体潜能最大化。学校应促进不同民族、背景和性别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让他们有空间发挥最大潜能。3.鼓励具有不同视角和多样性背景的教职员工参与工作。4.改善学术机构中女性学者比例偏少以及少数群体话语权弱势的状况。5.鼓励尝试新事物,不断创新和试错。6.建立良好的责任和成果评估机制,每位成员都应对自己的工作具有明确的责任评估,机构对研究人员的成果应有客观评价。

  给国际学生提供支持

  教育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学术机构内部,还体现在给国际学生提供多样性的支持和包容。

  以美国为例,圣马丁大学国际项目部主任马尔科·特尔拉克(Marco Tulluck)认为,不管是从教师信念还是教育实践来看,美国的国际化教育都需要一个重塑过程。当前美国高校的国际学生对话语权的参与依然较弱。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以一种“漠然”的方式“排斥”国际学生,整个教育系统的包容状况迫切需要缓解和提升。

  在英国牛津大学全球高等教育中心主任西蒙·马金森(Simon Marginson)看来,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增长,源于多数家庭具有改善社会地位和阶层的欲望。然而,在大部分社会系统中,高等教育作为优势资源客观上暂时不会完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许多低收入国家无法建立包容性高等教育体系;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但其运行机制导致的高度分层,依然无法削弱社会背景对教育及其结果产生的影响。

  (本报波士顿7月12日电)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