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美国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出版了俄亥俄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安格斯·弗莱彻(Angus Fletcher)的新书《奇迹: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25个发明》。该书通过考察世界文学史上的各类代表作品,揭示了文学与其他技术并无不同,从古至今每位作家都作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这既是叙事学也是神经科学的进步。文学的伟大之处,在于为怎样生活与爱、面对死亡如何保持勇气、人类为什么存在等问题提供了思路。基于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弗莱彻向读者展示了“文学发明”对人类心灵和思想的改善作用:缓解悲痛、创伤、孤独、焦虑、麻木、抑郁、悲观、无聊等负面情绪,激发创造力、勇气、爱、同情心、希望、欢乐,促进人们作出积极的改变。
文学具有治疗作用
弗莱彻表示,文学的最大力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叙事,通俗地说,就是故事。故事将事件联系起来,提供了开始和结尾,由此回答了“我们的世界从哪里来”“人死后会去哪里”等问题。另一方面,文学激起爱、惊奇、信念等种种情感,人类借助其中的力量抵御生活的不幸。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文学的力量,我们的祖先进行了许多发明。
最古老的发明是剧情反转。柏拉图曾说,能够提振灵魂的只有理性。而亚里士多德在欣赏戏剧时注意到,观赏古希腊悲剧的观众感受到了一种非理性的情绪提振“thaumazein”,意为惊异、惊奇。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这种振奋感觉的文学源头就是剧情反转。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俄狄浦斯的神话。俄狄浦斯的父母为避免儿子弑父娶母的预言成真而命人杀死他,幸存的俄狄浦斯长大后为避免同样的预言成真而离开了养父母。至此,事件链条上的每个环节衔接顺畅,推动故事合乎逻辑地向前发展。但最后惊人之事发生了,合理的情节被抵消: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回到了出生地,杀死了亲生父亲,娶了亲生母亲。俄狄浦斯的故事是一出悲剧,但它在观众中制造了“thaumazein”,令人对神和命运产生敬畏之心。
藏于剧情反转之下的是一个更加基础的文学发明:扩展,即对常规的情节、角色、故事背景、叙事风格或故事的其他核心元素进行拓展。扩展是一切文学惊奇的根基,它将常规事物变为隐喻,将常规节奏变为诗歌韵律,将普通人变为英雄。扩展是一个简单的文学手法,但对我们的大脑有深刻影响。现代心理学实验显示,扩展使神经注意力焦点向外转移,大脑顶叶活动减少,而这片大脑区域与人对自我的心理表征有关。因此,扩展令人感到自我边界消解,这就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忘我的原因。“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将这种忘我形容为一种精神体验,21世纪的心理学家称其为自我超越。它使人感受到自己与更宏大事物之间的联结,从而触发生活目标感。古代先哲将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心理状态誉为人生的“最高善”,而现代神经科学表明,扩展能显著提高人们的慷慨程度和个人幸福感。
亚里士多德还发现,观赏古希腊悲剧的观众不仅正面感受增加,负面感受也在减少,心理健康得到改善。他特别强调了悲剧的宣泄作用:激起并清除恐惧和怜悯,以净化心灵。根据现代精神医学研究,大约90%的人一生中会经历创伤后恐惧,其中约10%会出现残留症状。针对这种残留症状,没有普遍适用的疗法,各种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但通过过去20年的大规模研究,人们发现自传式回顾可能具有治疗作用。在一个安全、具有支持性的环境中回想创伤经历,记忆强度将逐渐减弱,在情感上变得不那么痛苦,这有助于缓解无助、隔绝、过度警觉等症状。古希腊悲剧恰恰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在实际安全的环境中回顾创伤、宣泄负面情绪的机会。
探索新的文学研究和教育模式
弗莱彻对本报记者表示,这部新著是对故事科学这一新研究领域的一次探索,希望它能起到开阔眼界、发人深思的作用,为读者带来对文学力量的新理解。故事科学研究的是故事如何作用于人的大脑,它不是传统的文学研究的分支。传统的文学研究依靠文本解读方法,而故事科学采用预测和实验的科学方法。文学批评家将认知科学用于解读文学作品,故事科学家运用自然历史、叙事理论、实验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多学科方法,识别对人脑产生可观影响的“文学技术”。所谓技术,是指人类用来解决问题的任何经验和知识。文学技术旨在解决伤痛、丧失希望、缺乏创造力、思维偏见等源于大脑的问题和人们所面对的心理挑战。文学课程一般不会将故事作为一种技术来讲授,但人们仍可以在阅读故事时发现并运用其中的情感工具。
弗莱彻在这部新著中基于自己的神经科学研究背景以及与心理学家、医生和神经科学家的合作,解释了文学发明如何联结大脑的不同区域,并驱动人们去做各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情。他选取了世界多个地区不同时期的文学名著,围绕25个主题进行了案例分析。例如,《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可以唤起勇气,但丁的《神曲·地狱篇》可以解放心灵,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有助于减轻悲痛,曹雪芹的《红楼梦》帮助读者实现自我接纳,奥古斯丁和卢梭的作品启发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弗吉尼亚·伍尔芙、普鲁斯特、乔伊斯的作品帮助人们找到心灵的平静,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的儿童小说《爱丽丝梦游仙境》能够激发创造力,意大利裔美籍作家马里奥·普佐(Mario Puzo)的《教父》帮助人们对抗孤独。
弗莱彻表示,他写作这部新著的目的是介绍阅读和思考故事、理解文学力量的新方式方法。文学教育通常不教授如何识别和利用文学发明,而是聚焦于主题、表征、论证、意义等。弗莱彻参与了俄亥俄州立大学英语系的叙事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推广叙事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强调采用综合性、跨学科途径来研究叙事。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分析,弗莱彻等人首先考察的不是词汇和主旨,而是读者大脑中发生什么——这个故事给人什么感觉?接下来追踪这种感觉对应的发明,这些发明或者与情节、角色、叙述者相关,或者与故事背景相关,而主题则不是最重要的。
例如,当我们希望通过读书减轻孤独感时,并不是必须寻找标题或主题涉及抵御孤独的作品,特定的叙事技巧也能起到这一作用。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人们减少与他人的接触,独处时间大幅增加。这令许多人甚感孤独,而且可能在恢复出行和社交后难以适应原来的常态。阅读《教父》这样的作品或许有助于排解孤独,帮助读者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普佐在故事中制造了混乱、紧张,结尾部分又解除了张力。这会刺激读者大脑分泌多巴胺,使其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联结,仿佛成为朋友。神经科学显示,人脑的中缝背核中含有一类与交朋友相关的多巴胺神经元,它们能帮助人应对短期孤独并鼓励人们在与他人再次相见时享受社交。然而,如果隔离持续数周乃至数月,这种功能就会减退,大脑处于隔离状态将导致重新与他人联结变得困难。文学作品能够唤醒特定的大脑区域,促使人们再度融入社会生活。
弗莱彻强调,他希望借由这部新著告诉读者,文学是最有力的技术之一,它能促进人脑发挥最大潜能,释放改变世界的力量。这有望推动文学教育模式朝着更科学、更具赋能性的方向转变,培养出更有同理心、创造力、变革精神的领导者和各领域人才,使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