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东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调能力
2021年12月06日 09: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6日第2302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琪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世界各地干旱、洪水暴发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加强。为了缓解气候变化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行动计划。不久前,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有超过19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5000名与会者参会。此次峰会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世界各国承诺将会为遏制全球变暖采取必要的行动,世界主要经济体还宣布了净零排放承诺。

  东盟地处亚洲东南部,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东南亚实现区域长期稳定的最大威胁之一。11月29日,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报告提出,东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采取合作方式,鼓励各利益相关方参与到行动计划中,同时加大公共和私营部门去碳化的力度,与全球其他地区共同努力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内。针对东盟地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东盟现有的行动计划与措施

  最近十年,东盟的城市化扩张以及经济发展速度都在加快。同时,由于东盟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在沿海地区,该区域成为受洪水、干旱和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主席戴尚志(Simon Tay)提出,受气候变化的威胁,亚洲地区的GDP每年将损失4.7万亿美元,其中最贫困的国家受到的冲击最大。东盟成员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这些举措大多是彼此独立存在的。未来,各成员国应在东盟框架下,制定更多的双边、多边行动计划,以促进东盟内部的相互合作和理解。

  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主管西蒂·巴兹拉(Siti Bazilah)提到,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东盟发表了《东盟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重申了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承诺,呼吁其他缔约方加快气候行动计划,并表明东盟愿意在可持续森林管理、能源效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东盟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东盟能源中心”,旨在促进东盟内部合作,并提供确保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能源政策和方案,加速东盟能源战略一体化。此外,“东盟能源合作行动计划”是东盟能源合作的蓝图,目前,该行动计划已进入第二阶段,其行动主题是“东盟加强能源连接和市场整合,实现能源安全、可及性、可负担以及可持续性”。

  巴兹拉提到,在资金方面,东盟于2019年启动了“东盟催化绿色金融基金”,旨在通过提供超过14亿美元的贷款和技术援助,推动东南亚绿色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展,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可持续交通、供水和卫生设施项目,以及废物管理和气候适应性农业项目,这些项目必须有明确的减排目标和计划。

  在巴兹拉看来,当前东盟内部各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不同,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策略也有所差异。例如,在东盟内部,印度尼西亚是最大的碳排放国,也是东盟最重要的经济体。印度尼西亚因在2020年通过了一项关于创造就业的综合法案而放松对环境保护的限制,受到广泛批评。此外,它还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国,煤炭占其国内能源结构总量的60%以上。尽管如此,印度尼西亚政府近期宣布,如果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国际金融支持,就愿意到2040年逐步淘汰燃煤企业。此外,其在森林保护方面也设定了目标,期望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为此设定了一系列可行的方案和行动计划。印度尼西亚还在绿色金融和碳市场方面提出了倡议,并成立了工作组,推动金融行业在助力绿色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新加坡是东盟唯一为碳排放定价的国家,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碳税为5新元。能源、运输和石化行业占新加坡碳排放的主导地位,新加坡计划到2030年将碳税提高到每吨10—15新元。未来,新加坡政府将会通过三个战略来实现向低碳过渡:一是推动工业、经济和社会转型,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工业能源消耗;二是采用先进的低碳技术,如碳捕获、碳利用和碳储存;三是积极采取有效的国际合作,包括参与国际气候行动、区域电网合作等。尽管新加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占全球的0.11%,但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新加坡对全球气候行动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新加坡制定多项低碳措施以及发展绿色金融和碳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暴露了全球气候的脆弱性。气候问题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会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连锁反应。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加布·阿布拉莫维茨(Gab Abramowitz)对本报记者表示,东盟作为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的一体化合作组织,在维护全球气候可持续发展方面理应发挥更大作用。首先,各成员国需要在东盟的框架下制定统一的碳价,因为制定碳价是每个国家和地区脱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推动行业脱碳,又能在这个贸易联系紧密的世界里进行碳交易。其次,由于东盟各成员国处于不同的发展和转型阶段,脱碳行动必然会给公共或私营部门造成影响。为此,东盟可以打造“碳补偿市场”,为政府、企业甚至个人提供补偿。最后,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也是东盟地区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东南亚国家拥有丰富的森林和动植物资源,为了维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东盟应该设置以自然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解决方案。

  阿布拉莫维茨分析称,制定碳价是一个国家在脱碳过程中实现经济和环境目标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东盟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化石燃料的使用。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占其能源结构的78%,东盟地区对能源的需求从2015年开始呈现大幅增长趋势。为解决这一问题,东盟必须使能源结构更加多样化,而制定碳价可以加速解决这一问题。制定碳价可以帮助各成员国协调短期优先事项和长期气候目标,这既可以保证公共收入、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助于发展满足长期排放目标所需的低碳技术。东盟应该建立起更广泛的多边合作框架,其中既有东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也有国际间的合作,因为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实现互利互惠。

  阿布拉莫维茨建议,东盟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形成了共同体,在气候行动方面也应保持一致性。这是东盟实现经济增长、工业化转型以及气候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东盟内部各成员国、各利益相关方都应加入其中,努力达成基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并建立伙伴关系。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