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1月3日,由来自加拿大、卢森堡、美国等国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题为“科学中的交叉不平等”。该研究从交叉视角分析了美国学界存在的性别和种族不平等问题,并提出这种不平等可能导致某些领域“系统性研究不足”。
研究者借助“科学网”数据库,对2008—2009年160万名在美国工作的学者发表的500万余篇期刊文章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学者群体在研究主题上分布不均。非裔、拉丁裔和白人女性在物理、数学和工程领域代表性很低,在健康、心理学、艺术领域代表性很高;亚裔女性在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代表性不足,但在生物医学、化学和临床医学领域代表性很高。非裔、拉丁裔和白人男性在心理学、健康领域代表性不足;亚裔男性除了在心理学、健康领域代表性不足之外,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代表性也较低,但在物理、工程、数学和化学领域代表性较高。
研究者通过分析还发现了更细微的差异。在社会科学领域,亚裔作者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是关于经济学、物流等话题,白人和非裔作者在这一领域涉猎较少。非裔作者在种族歧视、非裔美国文化和非洲研究领域代表性很高。拉丁裔作者则在移民、政治身份和种族歧视相关话题上有很高的代表性。
总的来说,亚裔、非裔和拉丁裔作者的研究往往高度集中于特定主题领域,也有作者倾向于围绕反映其性别和种族社会身份的学科及研究主题发表文章。这意味着有些对边缘群体而言很重要的领域,得到的研究较少。
这项研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019年的一项分析结果相呼应,后者显示非裔科学家获得的资助较少,因为其选择的研究主题被科学专家认为“没有那么重要”。此次研究也揭示了女性和少数族裔学者在学术界较高职位中代表性不足的可能原因——研究影响力是招聘和晋升的重要因素。研究者认为,不同研究主题引用率的差异以及不同种族、性别在研究主题上的分布不均会产生复合效应,导致关于一些主题的研究越来越少,进而对边缘群体乃至科学本身带来负面影响。
(王晓真/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