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美国社会学评论》近期将发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政治经济学学者克里斯·卡尔森(Chris Carlson)的最新文章《不同发展的农业根源:以20世纪巴西为例》。文章指出,农业视角可以为解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诸多经济问题开辟新路径,为促进其经济发展提供更翔实的解决方案。
文章提出,20世纪巴西的农业动态,可以更明确地显示该国工业化的进程。作者通过巴西国家档案馆、圣保罗州公共档案馆汇编的数据,以及农业和工业普查等数据,论证了巴西的工业化进程是以该国东南部地区农业转型为支撑的,并分析了巴西东北部未发生同样变化的原因。
文章指出,巴西的案例证明了农业动态对理解不同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性。农村经济的变化阐释了该国某一地区的工业化程度较高,而在该国欠发达地区却并未实现工业化的原因。研究表明,地区间农村产权关系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农业生产逻辑和投资模式,对其经济和工业增长产生较大影响。
卡尔森表示,通常对农业环境的分析可以提供重要视角。资本密集型农业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农业生产率也越高,这进一步促进了工业增长和经济多样化;而在农业受限更多的地区,国家刺激工业增长的举措在实施时也会受到更大阻碍。因此,拥有更发达的商业、更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阿根廷,其人均制造业产值较高也就不足为奇;相比之下,商业、农业发展有限,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印度,虽然有较强的发展能力,但人均制造业产值却低得多。
文章表明,该研究对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过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动力学可以解释许多主流研究方法无法解释的问题,不仅包括国家内部的地区差异,还包括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差异。当前的主流理论常常忽视潜在的农业因素,因此这些理论不足以解释全球南方国家工业和经济增长的动力和路径。然而,成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可以减少对初级产品出口的依赖,提高该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一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地位既可以解释为该国选择了某些特定发展路径的结果,也可以解释为该国为何选择这些特定发展路径的原因。
(褚国飞/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