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改变个人和国家的命运
2022年09月19日 09: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9月19日第2494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琪

  为所有人提供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然而,时至今日全球仍有近3亿儿童无法到校读书,8亿年轻人在没有获得任何资格证书的情况下被迫离开学校。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原有教育模式面临变革,学生只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与互动,这种新的模式和教学方式对教育领域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何针对全球教育领域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这些都是摆在世界面前的重要课题。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

  教育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潜在地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教育还是让发展中国家获得进步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其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然而,9月8日,世界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网站刊发的文章却提到,预算不足一直是困扰中低收入国家解决教育问题的关键,为了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设定的目标,到2030年,中低收入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投资预算需要增加一倍,才能有效弥合中低收入国家与高收入国家之间在教育领域存在的鸿沟。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高级讲师娜塔莎·泽博尔(Natasha Ziebell)对本报记者表示,减少对教育领域的支出是具有破坏性的,因为受过教育和有技能的劳动力市场对于实现经济复苏和增长、摆脱贫困和消除财富差距至关重要。在国际层面,一直将教育支出占国内GDP总量4%作为最低标准,由此计算,全球约有超过80个中低收入国家低于这一最低标准,还有部分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支出不足其国内GDP总量的2%。

  9月初,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程度的逐渐降低,必须坚决转变发展模式,为建立更好的教育付诸努力。例如,要努力解决教育系统中的排斥少数族裔、移民群体和边缘化人群的问题,因为只有实现平等,社会才能朝着更具包容性、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古特雷斯还建议建立全球教育联盟,通过更好地培训和奖励教师、开发新技术和数字学习软件等一系列新举措,实现教育系统的现代化转型;鼓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深交流与交往,实现全球教育资源共享;建议教育联盟成员分阶段提升教育领域的支出。低收入国家还可通过向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性机构进行融资,为其国内适龄群体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

  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教育之所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因为它是提升一个国家人力资本的必要条件,而人力资本又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社会治理的主要力量。一项利用55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数据进行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报告强调,教育投资与国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此外,联合国开发署公布的《2020年人类发展报告》也证实了教育成果与人类发展指数得分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那些人类发展指数得分较高的国家,其在教育领域的投资水平也很高,同时,其人力资本和经济水平也较高。可见,由高质量教育水平带动的人力资本升级可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印度孟买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索米亚·帕米克(Soumya Bhowmick)长期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教育问题。他提到,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优先发展战略。尽管很多国家都在经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经济复苏乏力的双重困扰,但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教育方面的表现还是较为突出。例如,对比2015—2021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教育发展趋势,可以看到这一地区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果。首先,该地区内大多数国家的教育水平普遍提升,成人识字率也稳步攀升,该地区文盲人数在过去6年间减少了约770万。其次,该地区内一些国家的教育指标也有所改善,教育不平等现象有所减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有所增加,完成中等教育的人数也呈现增长趋势。最后,该地区内国家平均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77.5%,是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该地区的教育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挑战,教育领域还有部分改革措施进展缓慢,教育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进步并不明显。在高等教育阶段,虽然招生人数持续扩张,但存在扩张不均衡现象,农村地区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低于城市地区。这些问题也是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在教育领域面临的普遍问题。因此,中低收入国家要加大投资力度,对教育领域进行系统性改革,通过社会资本进行教育融资,减轻教育领域的资金压力,推动教育迈入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系统推进教育改革

  教育是提升个人素养和思想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唐提亚·门罗(Tanitia Munroe)认为,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它让人学会自己思考。教育与培训(training)之间也存在本质性区别,培训是一种模仿行为,而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训练有素的人和接受过教育的人之间的区别就像鹦鹉与演说家。前者学会了一套程序,并不断地重复该程序。而教育则是让你自己开发程序,自己解决问题,并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当今社会,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远比一个训练有素的人更有价值。虽然受过培训的员工可以熟练地完成各项任务,但是他们没有动力去解决任务之外的事情。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也曾发布报告提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可以更好地避免低工资和失业的困扰。通常来说,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比拥有高中学历的人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

  在门罗看来,当人们接受教育后,就会用各种方式成为最好的自己。人应该终身接受教育,任何时刻都不晚,只有不断补充知识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本领。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们更加渴望新的、更高效的教育模式,以及更好的教育体验。例如,摆脱传统的“教授—接受”单一渠道,转向“自我探索式”的学习方法;更新对学生的评分和评估体系,并将其转化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性格为主的教育目标。

  泽博尔认为,更新现有的教育系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长期愿景。更高效的教育体系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撑,只有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坚信教育是形成良好的多元文化社会的基础时,教育系统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与认可。第二,持续的领导力和稳定的政策。教育改革应该是一项长期工程,由具有领导力的人或团队制定改革方案,并长期推行下去,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第三,设定改革目标以及让教育公平惠及更多人。教育改革需要结合具体实践,没有统一的改革框架。此外,不同层级、背景、地区的学生都应该拥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第四,高素质教师是完成改革目标的关键。通过各种方式留住高素质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教学自主权,可以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学生也会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乐趣。第五,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资源并不仅仅体现在学习资源上,还包括课堂外基础设施环境、网络设备、新的高科技应用等,这些资源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决定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第六,鼓励学生参与改革进程。教育的目标对象就是学生,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学生、父母与政策制定者共同参与教育改革,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理念。

  泽博尔说,随着社会数字化和互联互通的加深,教育改革已经成为21世纪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完成这项改革任务,只有不断深化各国之间的互动,才能为子孙后代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教育体系。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