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赋能高校思政教育
2022年06月09日 10: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6月9日第2423期 作者:张洋 郭文娟

  大学生是最为活跃、最为广泛的新媒体受众群体,他们利用新媒体更加快捷地获取信息、知识,同时也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带来的消极影响。新媒体既给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支持,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必须要直面回答的问题。

  创新教育阵地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

  创新教育阵地,就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抢占云端高地,将思政教育从线下延伸至线上,打造更受学生欢迎的思政教育载体。

  一要加强思政教育网站、App等云平台建设。“微媒体”的广泛流行对传统网站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微媒体”却替代不了网站更为稳定的阵地功能和形象功能。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学校主页,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开设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专题网站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主窗口和资源素材库,在形象设计、栏目设置和内容选取上,既要坚持主流价值导向,又要坚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融入学生”的路径选择,还可以让学生团队参与到网站的建设和管理中来,从而提升网站的亲和力。高校还可以专门开发具有思政教育功能的个性化App,App应坚持教育性与服务性相结合。一方面,设置思政教育固定栏目,经常推送相关文章、视频等学习材料,推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开发推广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线上活动;另一方面,开设成绩查询、活动资讯和咨询服务等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功能,让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享受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增加用户黏性。

  二要充分发挥微信、QQ、微博和抖音等平台作用。首先是开展微教育。由于微信、微博和抖音的使用率很高、受众面很广,高校在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发布新闻、公告和资讯的同时,还要经常性地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特别要对学生身边正能量的人和事加强宣传报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次是进行微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利用微信、QQ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主动建立各类工作群、交流群,做到线上和线下交流、个体和群体交流有机结合,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提升交流效果。再次是重视微信息。不少学生群体在线上的表现比线下更活跃,他们更乐于在抖音、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情,更乐于在QQ群、微信群表达自己的想法。思政工作者做好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真正了解学生,而无论是对学生群体思想动态的研判,还是对学生个体情况的掌握,这些微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信息,思政工作者必须加强对这些微信息的观察、分析和判断。

  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围绕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技能和观念等的总和,它一般以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料等形式呈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教材形式较为单一,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可以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慕课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它运用新媒体技术,将优秀的课程资源搬到了“云端”。目前,国内有很多知名的慕课网站,这些丰富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使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师资带来的优质课程,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思政理论课教师也可以选取相关精品慕课课程作为教学的补充,从而提高课程质量。微课是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某个主题而设计开发的在线网络课程,它的主要载体是微型教学视频,主要体现为时间短、教学内容少、主题聚焦等“微”特点。思政微课可以围绕某一个主题、某一个事件、某一个场景向学生进行“短平快”“情境式”的思政教育,思政微课可以与日常的思政课程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科学合理地用好“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对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大有裨益。

  新媒体技术和平台为丰富思政教育提供了可能性,思政教师需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切实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一要主动更新思政教育理念,运用新媒体,实现思政课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的转变,要有把思政课堂打造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堂的信心和底气。二要主动提升课堂教育水平,教师利用新媒体广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知识积累,利用新媒体广泛获取有价值、有营养的学习资源,提升思想境界、理论功底。三要主动更新教学语言,熟悉掌握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流行词、网络语,将学术化的语言转化为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流行性、趣味性语言,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增强课堂的互动交流。四要注重积累素材,围绕教学目标,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的新媒体素材,特别要注重搜集大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建立课程素材资源库。

  培养意见领袖提升思政教育影响力

  意见领袖是传播学的经典概念之一。意见领袖尽管可能不是团队中的正式领袖,但是却能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中影响甚至左右多数人的态度倾向。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活跃在各类大学生网络空间,他们经常通过发起主题、参与讨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着较强的舆论影响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大学生思政意识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我们将高校有组织、有计划的课程教育和实践活动称为有形的教育,那么大学生网络社区对大学生的日常影响则可表述为无形的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这种无形的教育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而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那些本身已经是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学生,高校应采取的态度是:尊重、团结和合作。这些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都是自然形成的,有着较强的社交能力,有着一定的人格魅力,有着良好的网上群众基础。高校思政工作应高度重视这个群体,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充分争取、吸纳他们成为重要的思政教育力量。一是加强互动交流,高校要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解答他们的困惑,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二要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他们对世情、国情和民情的了解,增进他们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增进他们的爱国爱校热情,从而确保他们在云端始终保持正确的立场。三要加强作用发挥,邀请他们参与到学校思政教育中来,聘请他们担任学校官方的网络评论员、舆情监测员,甚至担任朋辈思政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

  在努力将已有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培养成思政教育力量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将有潜质的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优秀大学生培养成网络意见领袖。一要善于发现。要遵循网络意见领袖“天然形成”的生成规律,也就是要重视培养者的潜质。有些思政教师充满正能量,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创新,已经深受学生喜爱;有些教师专业知识渊博,极具人格魅力,广受学生好评;有些大学生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俨然是学校的明星人物。这些群体都具有成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天然优势,高校要善于发现这些群体,并有计划地培养其中的一些人成为网络意见领袖。二要加强培育。要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确保他们始终坚持正确的立场。要开展新媒体素养培训,通过传授知识、提高技能、强化意识,帮助他们掌握新媒体传播的技术和技巧,从而具备成为网络意见领袖的新媒体素养。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