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国际认同及生成机制
2022年10月20日 10: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0月20日第2512期 作者:高金萍 朱一达

  在全球联系愈加紧密的当今时代,执政党的国际认同影响着其全球治理能力和国际地位。当前,中国共产党获得国际公众认同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对中国的认同集中体现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另一方面获得国际社会认可能够为中国改革发展赢得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然而,多个民调机构的调查显示,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和认同与中国共产党对世界作出的贡献极不匹配。如何增强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首先需要从理论层面廓清政党认同生成机制。

  中国共产党国际认同的概念与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认同属于政治认同范畴内的概念,指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政策规章、执政绩效、国际责任承担、政党形象等的理解和认可。国际认同的对象主体是国际公众,即国际舆论生产和消费的最广泛群体;国际认同的客体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国际认同的内容,依次表现为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政策规章(制度体系)、国内执政绩效及国际责任担当(物质层面)等。

  从内涵而言,执政党国际认同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倾向,具有心理活动的一般特点。执政党国际认同与国际公众的记忆、思维、情绪、意志等意识活动息息相关,受到心理和生理双重作用机制的制约。而国际公众的日常生活轨迹和身体经验是其建构认知、形成认同的物质基础。例如,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基调,一定程度上受到其接受的中国历史教育、国际媒体传播、信赖程度高的人际传播等的影响。

  从外延来说,国际认同可分为认知、信念、行为三种认同层次。认知层的国际认同是国际公众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浅层认同,具体表现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语言、想象、思维认知和理解执政党的历史事件、宣传口号、媒体形象等。认知是培养国际认同的第一步,是民众建立对中国共产党客观认识的初级阶段。

  信念层的国际认同表现为,有意识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政策规章、执政理念等,即形成对其所持理论的合理性、所走道路的正确性的基本判断。信念层的国际认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理念引起国际公众的共鸣。如拥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反对部分西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的抹黑污蔑等。

  行为层的国际认同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层认同,具体表现为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基本信念的支持或反对,如在社交媒体上赞赏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倡议或支持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共产党的抹黑污蔑等。纵观这三个层次,扩大行为层的国际认同就是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友人圈子,建立最广泛的国际同盟,扭转被动的国际舆论环境,为中国共产党的全球治理策略提供声援和支持。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曾获得许多国际友人的公开支持和帮助,如白求恩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并以《红星照耀中国》报道真实的中国共产党等。

  中国共产党国际认同的生成机制

  执政党国际认同的生成是围绕着对象主体与认同客体的关系而发生的,国际传播是二者的中介。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感觉和知觉来源于其接受的中国史教育、国际媒体报道以及生活中的舆论领袖、权威人士等;以国际传播为催化剂,形成国际公众心目中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最终形成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和行为。

  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国际认同机制的核心在于主客双方对于传播内容的共同交集,具体体现在双方的利益取向、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具体外交行为中的交集。建构主义认为,认同心理并非先在的,而是在主客体互动中被建构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和国际公众在意识形态与利益上的交集是有限的,但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可以通过国际传播来建构与扩大。

  国际认同的生成机制实则是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多项指标进行分析整合的心理过程。国际传播中涉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事件成为催化剂,激发国际公众形成了头脑中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影响国际公众的决策行动和实践行为,或支持或反对或其他。在这个心理过程中,国际传播是联结认知与决策的重要中介;同时,国际公众的决策行动和实践行为,通过国际传播反过来又影响着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认同。

  在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认同生成过程中,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是根基,认同信念是关键,认同行为是目标。扩大中国的话语权,在国际舆论场中传播客观的中国共产党信息,使国际公众能够客观认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现实行动,这是一切认同心理产生的基础。认同信念的建立是整个认同心理环节的关键步骤。在客观认知的基础上,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产生好感,认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行为,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国际公众头脑中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是其认同信念的外化表征。认同行为是中国共产党建构国际认同的目标,在认同信念的基础上,国际公众自然而然地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公共领域中表达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三者分别是在信息域、意识域和现实域争取国际公众,使国际公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同路人”。

  国际传播的中介作用

  国际传播在中国共产党国际认同的形成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中介作用,它将国际公众与中国共产党联结起来。民族国家仍然是当前全球交往的基本单元。作为认同主体的国际公众和作为认同客体的中国共产党被国家界限所分割,难以形成有效的交流沟通,甚至产生误解和误读。国际认同的生成依赖于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国际媒体传播的中国共产党信息是国际公众形成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信息基础。

  构建国际认同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政党拥有充分的认同资源,还需与海外公众建立桥梁。尽管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政策规章、国内执政绩效、国际责任承担、政党形象这五维认同资源方面已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在西方国家掌握国际话语权和主导权的现实下,仍然不时出现“失语症候”和信息鸿沟。认同,是民之心;舆论,是民之口。不改变国际公众的认知,就无法改变国际舆论环境;而要改变国际公众认知,还需要从国际传播入手。这就要建构有效能的国际传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建构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形象。

  在新的全球舆论环境下,争取国际认同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工作的关键一环,是中国共产党在全球治理中有所作为的重要支撑。为此,我们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成效,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的生动实践,从而增益其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真切理解。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百年大变局下中国共产党形象全球传播研究”(21AXW00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