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流行语的缩略现象
2020年11月17日 09:3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17日第2049期 作者:周永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信息蓬勃发展的产物,也是网络交际对语言产生重要影响的标志。按照D. Crystal的说法,这是一场重要的语言革命。随着聊天工具的兴起,在线交际越来越普遍和高效,人们经常通过尽可能地减少字数、用最经济的表达方式实现信息的最大化,这就是网络流行语的缩略现象。

  缩略涉及句法层面和词法层面

  网络流行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简洁,不必要信息往往会被省略。网络流行语缩略可以是句法层面的,也可以是词法层面的,但与印欧语言的形态缩略不同的是,由于特有的书写系统,汉语的网络流行语可以相应地分为两字格、三字格、四字格与非典型缩略四种形式。

  根据黄廖本《现代汉语》所做的统计,现代汉语70%的词汇为双音节词,双音化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主流,网络流行语缩略也不例外,如“尬聊”则精简自“尴尬地聊天”。但网络流行语缩略不止于原有词组字词的删减,而是充分运用已有的语言材料来创造新词,如三字格缩略。通常来讲,三字格缩略多为词汇层面的紧缩,如“高大上”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缩略形式。此外,三字格缩略还可以发生在句子层面,如“城里人真会玩”可以缩略为“城会玩”。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印欧语言的首字母缩略,在汉语中通常只有中心词才可以留存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微小的,确切的幸福”只能缩略为“小确幸”,而非“微确幸”。

  汉语四字格成语以其朗朗上口的节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汉语一大显著特点,这也使四字格成为网络流行语缩略中最具能产性的一类。四字格缩略只是偶见于短语层面,比如“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类缩略更多发生在句子层面,如“累觉不爱” 缩略自“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由于汉语成语的强大影响力以及网络缩略语极富创造性的特点,四字格缩略俨然成为网络流行语缩略的主流。

  除了上述词汇与句子层面的缩略语之外,汉语网络流行语中还存有少量的非典型缩略现象。一是受方言的影响,有些音节之间会连读,出现语音层面的紧缩现象。如在“表酱紫”中,“表”与“酱紫”分别代表的是“不要”和“这样子”。二是受外语,尤其英语的影响。如我们常用“厉害了,word哥”来代替“厉害了,我的哥”。这一类缩略语主要利用了语音或语义上的相似性,同时也符合网络流行语标新立异的主要特征。

  从形成原因看网络流行语缩略

  网络流行语缩略的形成是符合言语交际以及网络流行语自身特点的,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网络流行语缩略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互联网的兴起。随着Web 3.0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互联网媒介进行交流,技术变革要求实时交际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传递信息的最大化,缩略语或替代符号也就成了最优化的选择。在英文语境的实时交际中,缩略形式msg代替了message;在汉语网络交际中,则用拼音首字母缩略形式,如gg代替“哥哥”。这无疑提高了交际者文字输入的速度及交际的效率。与此同时,一些网络媒介的字数限制,也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了网络流行语缩略的发展与繁荣。

  其次,网络流行语本身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文字游戏(play with language)来体现语言的新奇性与创造性,而网络流行语缩略恰恰是这一显著特征的体现。在网络交际中,我们可以利用“我的”与英文word语音上的相似将其替换,从而出现诸如“美爆了,word姐”这样的表达。另外,我们还可以将流行元素融入缩略语,如因饶舌歌曲而兴起的skr就可以被用来替代“热死个人”中的“死个”,从而出现“热skr人”的表达。网络流行语缩略还可以赋予现有的词汇以新的意义,例如我们可以构建起《西游记》中“白骨精”与职场中白领的联系,使其具有“白领、骨干、精英”这样的双关义。简言之,网络流行语缩略通过借词、加入流行元素或赋予旧词以新意等文字游戏来实现其“吸睛”的目的。

  最后,网络流行语缩略必须符合汉语遣词造句的习惯。从上文的分类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缩略的三字格在词汇层面上,是在双音化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或借用其他词素或词缀构成的,在句子层面主要是基于汉语句子主谓宾这一基本结构;而四字格更多是受到汉语成语内凝化构成规则的制约。当然,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关联度大的信息往往不可以省略。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原因并不能合理预测网络流行语缩略的发展趋势,因为颇有一部分缩略语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此,我们还需要找到其兴起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即是何种认知因素制约了其发展趋势。

  从内在驱动力看网络流行语缩略

  网络流行语缩略的魅力就在于通过仿构或重构实现信息的重组(删略或紧缩),产生一系列的新词或赋予旧词以新的意义。这类新词在形式上以三字格或四字格为主,符合汉语遣词造句的规则;在韵律上比较强调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语义上展现出一定的语义复杂性,有时很难从字面推知传递的语义,往往要依托具体的语境。通观网络流行语缩略的发展,我们发现有些网络缩略语已深入人心,甚至逐渐被书面语采纳,而有些则昙花一现,这也恰恰验证了网络语言“语竞网择、适者生存”的原则。

  其实,语言发展与变化所体现的主要的驱动机制就是交际与省力的互动。换言之,在语言产生和理解过程中,人类应该尽量减少发音,以减少因信息过多而造成干扰的风险。据此,哈佛大学的语言学家齐夫(G. K. Zipf)于1949年提出了齐夫定律(Zipf’s law),认为交际中单词使用的频率与省力原则(least effort)成正相关。具体来说,在语言产生和理解中,对一个词或音施加的一种力,使其能够表达所有可能的意思,从而使说话人在交际中避免因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以表达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时而耗费大量的脑力,这就是省力原则的运作机制。网络交际也不例外,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总是有意无意地采用缩略形式来提高交际的效率,并展现其语言使用的创造性与新奇性。与语用交际中的相关原则(maxims of manner)和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偏重听者的认知推理过程不同,网络流行语缩略主要是基于说话人的语言经济原则。在省力原则驱动下,交际者可以使用更为经济的缩略语传达信息,受众可以在具体网络交际环境中相对容易地获得预期的意义,这样缩略语才能留下。但某些网络流行语缩略的发展与兴起还是要兼顾交际双方的认知努力,否则久而久之就会被淘汰。

  由于网络流行语缩略现象飘忽多变的动态特征,还需对其形成与发展进行持续深入的观察与研究。充分利用网络语料库,我们就可以合理预测网络流行语缩略的分布与发展规律,并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提供借鉴和指导。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