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媒体语言对成语的解构
2022年05月10日 09: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5月10日第2402期 作者:杨沛 曹炜

  在媒体语言中使用成语能够使表达言简义丰,有助于实现宣传效果。各类媒体在使用成语时,出现了不少对成语进行解构的情况。这些解构后形成的表达着实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随着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成语的解构现象逐渐增多,日益成为媒体语言研究的热点内容。

  形式影响意义

  媒体语言解构成语最直接的表现是改变成语的形式。形式的变化也会对成语的意义产生影响。

  从形式方面看,媒体语言对成语的解构一般通过改换成语原有的成分和创造出类似成语的表达来实现,具体的解构方式多种多样。改换成语原有的成分一般是用音近形似的内容进行替换,或改变成语原有成分的语序,或根据需要直接换字。还有就是对原有结构进行扩展,通过添加新的成分组成临时表达。人们在创造出类似的成语表达时,一般会结合热点事件、文艺作品和影视节目的内容来糅合语素,必要时也会引进一些外来词汇和方言词汇。一些类似成语的表达符合成语的结构规律,随着它们使用频率的增加、使用范围的扩大而逐渐固定下来,有的甚至会成为新成语。

  从意义方面看,成语来自人们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其语义反映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经过解构后的成语会形成新的意义,这些成语新义有一部分来源于旧语新解,还有一部分内容是社会新现象的反映。部分成语解构后,其语义色彩和适用范围会产生变化,还会出现词性活用的情况。不少成语解构后形成的表达表意明确,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也不违背社会道德标准。这也是语言文字富有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语言的活力也就此得到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和交际表达需要的意义有时还会保留下来,以至于固化为成语新的义项,而缺乏生命力的部分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

  从动因看成语解构

  在媒体语言中成语解构的现象层出不穷,应用广泛,在大多数媒体平台上普遍存在,这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其中,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动因涉及媒体自身、媒体用户、社会环境三个方面。

  从媒体自身看,网络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和媒体平台的不断增多,为媒体语言中成语解构现象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基础。一方面,各类媒体平台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吸引用户,提高竞争力,在面对同一内容时必须在语言形式上进行创新,成语的解构便是其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尤其是当前媒体注重与用户之间的互动,部分成语的解构现象便是在互动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从媒体用户看,中国人的语言表达自古以来便有四字格的倾向,这也是成语能够相沿习用的重要因素。各类媒体的用户人数众多,人员类别多样,其中不乏存在求异心理和猎奇心理的用户。这就驱使他们在媒体中获取信息时对成语的解构有所偏好。另外,媒体用户既是信息接收者,又是信息输出者。他们也倾向于选择陌生化的语言,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也会尝试对成语进行解构。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个人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这也是媒体语言中成语解构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从社会环境看,社会环境的变化为成语解构提供了更多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新的事物和现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媒体语言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原有的成语不能完全满足当下表情达意的需要,语言材料的丰富必然引起语言表达方式的增多,因此人们通过解构成语的方式将部分内容借由成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多元文化的发展为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人们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受到的限制减少,能够不断尝试更多样化、更新颖的方式,成语的解构也是社会多元文化下的产物。另外,随着区域交流和对外交流活动的增多,一些方言词汇和外语词汇也高频出现在人们的日常表达之中,这也为成语解构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

  总的来说,作为一种新型的成语使用方式,媒体语言中成语的解构现象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媒体行业的发展,该现象所涉及的成语及相关内容不断增多,其具体呈现也更为多样化。

  平衡规范化与灵活性

  前人面对媒体语言中成语的解构现象时,将多数材料归为媒体语言成语使用的不规范现象,分析并归纳失范原因。同时,还对此类成语不规范使用现象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规范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维方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媒体语言研究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均有较大突破,大家开始重新审视成语的解构现象。

  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大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逐渐增多,知识储备也在不断扩充。越来越多的受众对常见成语的字形和语义均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成语解构的现象也有基本的判断。除此之外,由于成语自身流传广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媒体对成语的解构是为了增加内容的吸引力,提高阅读量和收视率,收获流量。媒体语言中对成语的解构是基于受众对相关成语的了解之上形成的,只有这样才能在解构后在受众的心里形成反差的预期,增强受众的好奇心,达到宣传效果。早年的研究中提到过媒体受众被成语解构现象误导的情况,在当代社会这种情况应该是越来越少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变化会受到语言自身规律的影响,而且语言自身也有自洁功能。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成语的解构并不至于严重影响汉语的纯洁健康。

  面对媒体语言中成语的解构现象,我们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考察。一方面,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外在反映,代表着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思考,成语的解构现象也是人与世界互动的具体表现。一个新的语言现象和行为的产生,背后有其自身原因,我们要在全面了解语言现象的基础上,探索其成因,而不是一味地将新形式新用法问题化。另一方面,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及媒体传播方式差异,同一类语言现象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产生的影响也是存在区别的。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各种文化交织发展。媒体语言中成语的解构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往往能满足媒体对语言表达的需要和人们的心理期待,适当使用是可以活跃语言的。

  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样,尤其是近年来自媒体的出现和蓬勃发展,使得媒体语言风格更为灵活生动,媒体语言内容更为多样化。一方面,不同媒体平台在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方面均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不同媒体平台的受众不同,用户特点也有一定的区别。根据用户语言表达习惯和心理因素的区别,不同媒体平台在呈现同一内容时,其侧重点和表达形式上的选择一般具有针对性。因此,我们在面对媒体语言中成语的解构现象时,既需要考虑不同媒体平台的区别,又需要将不同平台的用户特点纳入考察范围。

  媒体语言中层出不穷的语言内容和表达方式,使之成为社会语言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媒体语言对成语解构的现象,是语言与社会互动的产物,也可以视为媒体语言生命力的体现。研究者们应以历时的观点考察成语的解构现象,既要分析该现象形成的原因,又要对解构后成语所反映的内容有较充分的了解,还需要考虑成语解构所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与之相关的受众特点、传播方式等均需纳入考虑范围。这样才能对媒体语言中解构成语的现象有更为完整、清晰和准确的认识。当然,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解构成语的现象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而不进行任何规范和制约。但是,静态的规范标准是不可取的,对待不同的媒体平台应该有所区别。规范的标准需要根据语言表达的实际情况,保持一定弹性,这样才能在保障语言文字生命力的同时提高媒体语言的规范化程度。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