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幼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年02月24日 08: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24日第2597期 作者:邹慧婷 陈鹏

  一平一仄,华夏之音;一横一竖,九州之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发展,发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于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的通知》等法律和政策文件,在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12月,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印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将“推进学前儿童学会普通话”作为重点任务。“学前儿童学会普通话”,是新时代对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人才保证。普及幼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体进入小学后的语言适应和学习准备,同时也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学前儿童学好普通话”,有助于儿童建立起扎实的语言感觉与心理认同,并在其心中牢牢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使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学会普通话,提升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幼儿教师是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要力量,担负着重要责任。在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不少学生缺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环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模仿对象和交流对象。教师语言对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自觉和自信存在较大影响。幼儿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胜任力,关系到学前儿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效果,影响着学前儿童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理解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提高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率,需要在国家政策方针指导下,结合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具体发展情况,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胜任力建设,提高其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对此,要提高幼儿教师准入标准,强化教师招聘中的普通话等级要求,加强对现有不达标教师的普通话培训,尽快使其普通话达标。

  根据儿童教育心理学,孩童学习语文的年纪越早越容易掌握所学的语言文字,并且越早越能掌握多种语言文字。有关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同时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和民族语言,并不会降低学习效果。相反,儿童9岁以后,语言学习能力会逐渐趋于一般;而那些在成年后才开始学习第二门语言的人,则往往会带有口音和一些语法错误。幼儿语言学习的基础是成人的语言输入,这种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儿童需要在各种情境中接触更多词汇,不断对话,从而加深理解。儿童语言的发展同照顾者语言的丰富程度、互动回应程度密切相关。在幼儿早期语言发展中,如能得到教师专业性、针对性的专门教育,则对其未来的语言和识字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首先,幼儿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核心。幼儿语言学习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通过幼儿早期学校语言学习经验,能够预测近期甚至未来语言和识字结果。3—6岁儿童的很多时间是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幼儿园是重要的语言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儿童进行国家通用语言对话的重要伙伴,教师能力则是儿童语言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幼儿教师良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应用能力、“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能够提高幼儿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教师还需要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规范标准,以使教育实践产生更好的效果。

  其次,幼儿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专业知识,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础。有关研究发现,对于幼儿和词汇量有限的儿童,比起让孩子们单纯从书本中接触词汇,进行明确的词义指导(提供关于词义或用法的信息)更为有效。语言文字包括语言、词汇、语法三方面内容,具体包括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基础知识、音变规律、词的构造、词义、现代汉语语法等。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具体明确的指导,从而促进幼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成效。而且,教师可以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语言教学内容和活动,并从非正式的游戏和日常活动逐渐过渡到正式的教学活动。

  最后,专业理念与师德是幼儿教师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素养、职业素养,也是能够从事好幼儿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幼儿时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3—6岁是个体身心发展迅速的阶段。同时,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意识形成时期,是国家观念、爱国主义观念形成的最初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共同传承和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同纽带。幼儿在学前教育中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进行信息交流的基石、建立情感连接的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普遍存在向师性。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师德,能够帮助幼儿在早期建立起使用和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同渠道,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桥梁和纽带。教师需要逐步引导幼儿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书同文,语同音。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遵守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厚植师生爱党爱国爱家的根基,需要从每个人、每件事做起。讲普通话、写规范文字,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可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实践研究”(SGH21Y052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社会管理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