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与江苏作为”为主题的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36次会议在南京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从多个视角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
在全球视野下审视一体化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一市三省,常住人口占全国的1/6,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4,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提出,一体化的意义,表现在可以对标并分享区域最好、最优的发展成果,可以联手优化发展条件和拓展运作空间,通过优势互换来解决薄弱环节、克服瓶颈制约。对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各地要巧用功力,审时度势、科学认识、辩证处理一体化发展中的一些重要事项,把握好“大与小”“同与异”“借与创”“面与点”“先与后”,从而做到在协同中体现担当,在差异中形成建树。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表示,一体化的长三角要成为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的示范区;要成为国家科创中心,并由世界工厂集聚区提升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区;要成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要对当前全国的稳增长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东南大学教授徐康宁表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不是简单地把经济总量做大,也不只是形成统一市场,应有更大更高的目标,即建成全球性创新空间,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巨大动能,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做好示范作用,为新时代提升国家竞争力作出贡献。
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示范区
长三角发展进入由“量增”向“质升”转变阶段。原有的跟随、被动式创新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需求,需要自主可控创新系统,重大突破性的源头创新。
南京师范大学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蒋伏心表示,要在前一轮一体化发展基础上,实现更持续的一体化,需要依靠根本性、原创性创新的驱动。他建议,建设长三角科学联盟,构建“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的“钻石型”国家科学中心体系,助力长三角成为我国原始创新的策源地与基础研究高地。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认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承担着对外开放的功能,应定位于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示范区。
长三角核心区的内核是科创中心。洪银兴建议,构建沪宁杭合科技创新走廊,同时在核心区科创中心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浙江大学教授史晋川提出,要共同打造长三角金融科技城市群以推进一体化建设。这就要大力推进长三角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强区域间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协助。发挥核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表示,要发展新型“飞地经济”,强调欠发达城市在发达城市设置孵化器、研究院等,主动吸收发达城市的新技术,优化产业空间分布;要构建交通走廊优势,探索一体化发展新机制;要提升中小城市发展质量,推动公共服务普惠便利。
共同打造全国发展增长极
作为长三角重要一员,江苏如何更好地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夏锦文提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江苏作为”的突破点在于,要锻造大国重器,为我国参与大国博弈贡献力量;要做强核心城市,在更高层次参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要引领绿色转型,打造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示范区;要释放人文与治理价值,为增强国家软实力注入新动能。
徐康宁认为,要在国际经济大背景下谋划江苏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站位、对标与战略,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和产业变动的研判,抓紧研究江苏扩大对外开放的新目标和新政策;全面梳理和整合各类促进创新发展的支持性政策与相关资源,突出产业创新优先位置;建立新型产学研一体化合理机制和合作平台,实现企业主导,联合攻关;积极加强与上海、浙江、安徽在产业创新方面的合作。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表示,江苏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要强化系统性研究,科学确定目标定位,进一步研究如何建立动力机制、有哪些边界约束限制、如何抓住用好机遇等问题。要围绕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推进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内部和边界“六个一体化”,不断提升发展紧密度、协同度、融合度,共同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