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促进全球互联互通
2019年08月19日 09: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19日第1759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琪

  近日,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主任汉斯·威特(Hans de Wit)在世界大学新闻网发文称,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一项全球共同利益,在生产、分享、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促进了人才流动,增强了文化多样性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目前,全球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在发展战略中已经考虑到了国际化因素,但在财政资源、监测和评估影响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各国积极推进高校国际化

  威特介绍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简·奈特(Jane Knight)于2003年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解读,即将国际化、跨文化纳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2015年,奈特又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进行了更新,强调高校国际化必须经过仔细的规划,其目标是提高所有学生和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研究质量,并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这一定义明确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基本价值理念。

  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部门负责人埃伦·哈泽尔科恩(Ellen Hazelkorn)表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可以增加人类的跨文化交流与学术合作,有助于共建一个充满活力和可持续性的全球化社区。大学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学习中了解到全球互联互通和相互依赖的重要性,并将当地的文化交流实践与更广泛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联系起来。

  国际化发展侧重角度不同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全球教育研究专业教授法扎勒·里兹维(Fazal Rizvi)认为,虽然不少高校已经把国际化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但是各国高校的战略和方法有很大不同。有些国家的高校注重重塑学生与教职员工的关系,还有一些国家的高校更关注如何改进研究、教学方法。欧洲主要通过“伊拉斯谟+”(Erasmus+)和“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等项目,支持各国学生、学术人员进行国际交流以及高校与政府机构之间开展合作。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机构把提升国际排名当作优先发展战略,在政府的“5—100计划”(Project 5-100)资助下,俄罗斯一些大学在教育、创新与研究、终身学习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国际化也成为巴西高等教育部门的重点发展目标。巴西于2017年启动相关项目,重点关注国际学生的流动情况。

  里兹维提出,虽然各国都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国际化,但调查显示,欧洲和北美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水平较高,北美和拉丁美洲高校比欧洲高校更重视学生的能力,非洲的高校更重视加强科研和知识的产出。大部分高校对校园国际化程度的重视度都比较低。此外,无论欧洲高校还是北美高校,都非常重视与亚太地区高校的合作。

  致力于解决全球性问题

  当前,衡量一所学校的国际化水平仅仅依靠国际学生百分比、用英语授课的数量以及国际来源收入百分比等简单的指标是不够的。威特认为,应该加入培养具有国际化和跨文化视野的学生、面向所有学生提供全球学习和体验项目等指标,才能体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

  西班牙罗维拉·维尔吉利大学全球影响研究所主任乌维·勃兰登堡表示,高等教育机构在国际化进程中应该更直接、更系统地解决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面对全球变暖、区域发展不平等等问题,任何单一的国家都将无法解决,必须依靠全球力量。高等教育领域应在承担本国社会责任的同时,放宽视野,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好准备。

  哈泽尔科恩还提到,知识外交(knowledge diplomacy)是国际高等教育与国际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可以推动双边或多边关系发展,促进知识的横向流动。哈泽尔科恩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到,在让利益攸关方共同努力解决重大全球问题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