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共卫生面临伦理挑战
2019年10月18日 09: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0月18日总第1796期 作者:本报驻波士顿记者 侯丽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是世界各国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延长国民人均寿命的重要手段。然而,学界对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伦理挑战却鲜有研究。为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伦理”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在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近期举行的“全球公共卫生的伦理挑战”(Ethical Challenges in Global Public Health)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探讨了全球公共卫生相关的法律、公共政策、经济发展等主要议题下的道德伦理框架。

  会议还就环境与全球健康、全球卫生环境的变化、全球卫生中的伦理与公平、法律与全球健康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公共卫生与社会公平学院助理教授迈克尔·罗齐尔(Michael Rozier)在研究中认为,美国最高法院《平价医疗法案》(ACA)核心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各州政府的具体行动。现实中,美国一些州的医疗补助计划开展得比较好,但还有一些州的民众对医疗补助计划的内容却知之甚少。

  罗齐尔认为,美国各州在面对医疗问题时通常考虑如下四类框架工具:信息收集、经济或金融、政治或法律、道德或伦理。各州最常用的框架是经济或金融框架,其重点是州预算需获得平衡、创造就业机会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再就是政治和法律框架,通常是关于“需要与立法机构合作推动医疗补助计划的扩展”。道德或伦理框架有的侧重于关注从医疗补助计划中受益的贫困人口。然而,罗齐尔认为,所有道德声明都是为了相似目的而使用——吸引核心价值观,并强调扩大医疗补助计划是为本州弱势群体所做出的正确选择。

  与会者认为,借助伦理语言已是各国政府在推行卫生和医疗计划时的必选方式,在资源分配问题上,弥合地区和群体差异的重要手段便是借助伦理语言来赢得不同群体的理解和支持。

  全球公共卫生旨在促进社会正义,呼吁人们关心社会和经济不公,预防疾病、残疾和过早衰老及死亡,但遗憾的是,有些疾病往往不成比例地“落在”穷人身上,比如癌症。与会者认为,死于癌症的人数在世界范围内来看,地区差异很大,比如低收入和农村地区某些癌症发病率高,这与卫生水平较低和治疗不足有关。造成这些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于卫生和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

  波士顿学院流行病学客座教授库尔特·斯特雷夫(Kurt Straif)这些年主要研究癌症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自2014年起,他联合国际研究机构向公众推出了有关癌症的预防手册,希望从预防性视角来引起人们对癌症的重视。在斯特雷夫主编的出版物中,总结了目前关于癌症社会不平等问题的科学证据,并圈定了减少癌症社会不平等所需要的研究重点。他建议学者应向科学界提供更多与公众相关的医疗信息,鼓励对社会不平等和癌症之间的关系加强道德层面的关注,并为决策者和公共卫生官员提供参考。

  另外,此次会议与波士顿学院新开设的“全球公共卫生与公共利益”课程不谋而合,标志着这一新学术项目的开端,同时也强调了该专业致力于研究当今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伦理挑战亦如此迫切。

  (本报波士顿10月17日电)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