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诗歌的写作精神与想象空间
2022年06月08日 10: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卢桢

  摘要: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新诗承袭了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话语资源和艺术观念,尤其是在“个人化写作”精神和诗学想象力等维度上持续掘进,为新的美学生成积蓄着力量。考察“个人化写作”在新世纪的衍变,它已摆脱了极端化和对抗式的写作模态,进入个体与时代的多元交流语境,在“对话性”的写作立场、“抒情性”的多样表达、“痛感”经验的精神提升等向度上实现汇合。同时,诗人强化了自身的“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继承并发展了陈超所说的“用具体超越具体”的运思方式,特别是对超验和经验元素的综合驾驭,双向拓展了诗歌叙述的情境与视野。近几年的诗歌创作还表现出向古典文学传统的回归,以及“减速”感觉结构的形成等趋势。审视这些写作路径,或可把握新世纪前两个“十年”诗歌的主导走向和二者之间的脉动关联,为未来的诗歌史写作梳理出一些线索。

  关键词:新世纪诗歌 个人化写作 想象力 诗歌史

  作者卢桢,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天津 300071)。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