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空间与空间的美学——列斐伏尔美学思想在中国的旅程和旨归
2024年03月18日 10: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许栋梁

  摘要:列斐伏尔的美学思想不同时期在中国呈现出显隐交替、主题流变的历史形态和跨域转合、异位转场等空间特征,其美学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转道苏联进入中国,经历从“进步”到“修正主义”的定位剧变,未能获得理论生长空间。新时期以来,在现代/后现代、全球化/都市化的语境交错中,列斐伏尔的异化、日常生活等理论在中国被置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审美批判的边缘视野并产生异位;其空间思想则在“空间转向”之下介入文学文化研究而发生审美转场,也被不同程度地简化和误读。列斐伏尔美学思想的当代旨归,要回到他提出的在“空间表象”与“表征性空间”两者之间作为审美空间的“第三空间”,进而以更具本源特征和普遍意义的“空间感性学”关联其思想脉络,并在中国语境中激活其阐释效力和对话潜能。

  关键词:列斐伏尔 “第三空间” 空间感性学

  作者许栋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广州510420)。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