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形金冠饰
2021年03月04日 09: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4日第2118期 作者:叶一念 文/图

  在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的展柜里,有一件熠熠生辉的黄金冠饰,冠顶雄踞一只苍鹰,双腿粗壮有力,似随时会破窗而出,强烈的北方草原民族风格令人震撼,虽时隔两千余年,依然劲风扑面。

  这件鹰形金冠饰出土于阿鲁柴登墓,时代为战国晚期。1972年冬,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阿门其日格公社农民在阿鲁柴登以南3公里的沙窝子中,发现了一批极其珍贵的金银器。专家根据现场发现的人骨和兽骨判断,这批遗物分别出自两座古墓之中。墓中出土了一套金冠饰,由鹰形冠顶饰和冠带饰两部分组成,其用料贵重、华美异常,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胡冠”。

  鹰形冠顶饰,一件,顶高7.1厘米,重192克,为厚金片锤打而成的半球面体,呈花瓣状。表面等分为四个扇面形,上面浅浮雕有狼吃羊图案。每组内容相同,并前后左右互相对称。狼呈卧伏状,四肢弯曲前伸;盘角羊前肢前屈,后肢反转,羊角卷曲镂空,生动逼真。

  冠顶半球之上,傲立着一只展翅雄鹰。鹰体用金片做成,中空,身体及双翅有羽毛状纹饰。鹰的头、颈部用绿松石做成,头颈之间被一带花边的金片相隔,可视为项链。鹰的头部通过金丝从鼻孔插入,经颈部与腹下相连,所以头、颈可以左右摇动。尾部也是同样做法,以金丝与身体连接,也能左右摆动,十分巧妙。戴在人的头上,稍一走动,雄鹰就会摇头摆尾。冠顶饰整体构成了雄鹰俯视狼吃羊的生动画面。

  冠带饰,三件,直径16.5厘米,重1202克。由三条半圆形金带拼合而成。前部有上下两条,中间及末端均有榫卯插合,后面一条两端有榫卯,与冠带前部相连接组成圆形。冠带主体部分饰绳索纹,浮雕有卧虎、卧羊、卧马,呈现出安静之态。

  阿鲁柴登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属毛乌素沙漠北部边缘,战国时期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从这件鹰形金冠饰所表现的鹰、虎、狼、马、羊,就可看出当时的生态多样性,而史书中记载的战略要地“河南地”就包括这里。战国至秦汉时期,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崛起,实力日益强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派蒙恬北击匈奴,占领了“河南地”。秦末,匈奴趁中原空虚之机起兵南下,控制了“河南地”。至汉武帝时,匈奴兵败失去对“河南地”的控制,被迫迁至漠北。

  作为“胡冠”唯一的标本,这件鹰形金冠饰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可估量,它的发现见证了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曾经光辉灿烂的文明。

  叶一念 文/图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